每年这时候总有人挠着头问高考志愿报考哪里报好些,其实这事儿跟挑西瓜差不多,得拍一拍听声响。分数刚过线那会儿,我们可能觉得能走就行,后来才发现志愿表上那几个格子藏着未来四年的酸甜苦辣。有人奔着985去,有人算着就业率填,更多人是在分数线里翻来覆去折腾。今天我们就掰开揉碎聊聊,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和绕不过的弯。
真正的好志愿是让自己四年后还能笑着说不后悔
#城市挑人还是人挑城市
①北京上海的学校分数咬人,但地铁能带你去所有想蹭的讲座和实习。二线城市的好专业可能被低估,图书馆的座位不用抢。
②南方同学去东北读书会发现,冬天教室暖气太足容易犯困,北方人去广州可能得适应回南天晾不干的袜子。
③小城市大学的奖学金更容易拿,大城市兼职时薪高但通勤耗掉的青春算不清账。
#专业冷热是锅夹生饭
①金融计算机卷成麻花,考古学也有教授开着越野车带学生挖西夏铜钱。所谓冷门专业,可能是还没被短视频博主发现的宝藏。
②家里有矿的可以选哲学陶冶情操,等着毕业养家的不妨看看哪个专业的校招企业真金白银开价。
③千万别信亲戚说"学这个将来坐办公室"现在连银行柜员都要背着存款指标晒太阳发传单。
#分数线是个调皮鬼
①往年录取线就像前任的承诺,今年可能突然翻脸。多翻三年数据能看出学校是稳步上升还是坐过山车。
②压线进名校可能被调剂去养殖系,超过分数线二三十分的反而能挑到好专业的末班车。
③独立学院改名大学后分数会诈尸般上涨,老牌专科升本科那年往往有漏可捡。
#住宿条件影响修行
①北方高校大澡堂能治好南方同学的害羞,上床下桌的配置决定电竞和专业书的占地面积。
②查查学校贴吧里吐槽的"宿舍"是不是照骗,有些水泥地八人间只在招生简章里铺木地板。
③郊区新校区像高端养老院,市中心老校区半夜三点还能买到烤冷面,但早课得和公交车抢氧气。
#校友资源是隐藏款
①农林类院校毕业生可能承包某个县的果园,政法大学的师兄师姐在法院走廊能凑齐一副扑克牌。
②双非学校的特色专业往往有行业大佬坐镇,他们打个电话比就业指导课管用十倍。
③看看校友捐赠榜就知道,医学院和师范院校的回报率藏在老百姓的口碑里。
填志愿这事没有标准答案,就像我们永远说不清是学校成就了人还是人点亮了学校。有人用985的跳板够到了常春藤,更多人在普通院校的实验室熬出了专利。那些纠结的夜晚,分数线上下浮动的数字背后,是我们即将展开的、独一无二的人生版本。
志愿表上写的不只是学校代码,更是我们愿意为什么付出四年青春的热忱。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