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填志愿时总有些专业像被遗忘在角落,明明就业前景不错却总凑不够开班人数。高考志愿哪些专业报不满这个话题,其实藏着不少有意思的冷门选择。我们翻过近五年的录取数据,发现有些专业明明师资很强,分数线却低得让人心疼。
农林类专业的尴尬处境
1. 动物医学常年招不满
给宠物看病比给人看病更赚钱的时代,兽医站招人常要放宽学历要求。分数线常比同类医学专业低30分,但宠物医院实习生月薪能到八千。
2. 茶学专业坐着冷板凳
福建农林大学茶学实验室设备值两千万,报录比却不到1:1.5。其实茶叶审评师证考出来,年薪二十万不算难事。
3. 蚕学专业在等有缘人
苏州大学现代蚕桑实验室拿着国家重点经费,去年降分录取仍缺额7人。现在生物材料领域蚕丝蛋白研究正热,研究生每月补贴比文科高两倍。
工科里的隐藏款
1. 殡葬专业缺口持续十年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这个专业就业率100%,但家长宁愿让孩子复读。殡仪馆正式工五险一金齐全,节假日加班费是普通行业三倍。
2.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遇冷
上海海事大学这个专业教授愁得在知乎写科普,其实远洋货轮包吃住年薪起步二十五万,就是每年要在海上漂八个月。
3. 地质工程专业的反转
中国地质大学王牌专业要调剂才能招满,野外补助每天三百起。新能源公司抢着要会找锂矿的毕业生,但年轻人嫌出差太多。
文科生的捡漏机会
1. 考古专业教授亲自招生
西北大学考古队带着学生挖秦始皇陪葬坑,报考人数还没发掘的陶俑多。文旅融合后,博物馆策展岗位比公务员竞争小一半。
2. 小语种中的潜力股
匈牙利语专业大三就被外交部预定完,但录取线比英语专业低六十分。塞尔维亚语毕业生在跨境电商公司,提成比普通运营多拿两个零。
3. 图书馆学在等知音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这个专业,去年有教授带着学生做古籍数字化项目。事业单位招聘时经常只有两三个人报名,其实职称评定比教师容易。
被误解的师范方向
1. 特殊教育专业招不满
华东师大特殊教育系设备比普通师范贵三倍,但家长觉得以后天天教智障儿童太压抑。其实康复机构时薪五百起,还不用应付家长群。
2. 科学教育专业遇冷
东北师大这个专业能教小学全科,但考生觉得不如语数外老师吃香。现在编程纳入必修课,懂机器人教学的老师被私立学校疯抢。
3. 学前教育性别失衡
男幼师毕业就被幼儿园园长围着转,但男生报考率不到5%。北京某些国际幼儿园给男老师开出的工资,比小学男教师高40%。
填志愿就像逛古董市场,真正值钱的东西常常被灰尘盖着。那些分数线洼地里的专业,往往藏着就业市场的金矿。我们习惯性追逐热门的时候,可能正和最适合自己的机会擦肩而过。冷门专业的价值,有时候要等毕业那年才突然被所有人看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