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总有一群人在纸上涂涂改改,那些数字和校名承载着少年人全部的夏天。夏季高考本科志愿时间像个固执的闹钟,到点就滴滴答答催着人做选择。我们翻烂了报考指南,却还是会在深夜里把铅笔头咬出牙印。
志愿表是张会呼吸的草稿纸
①填志愿那几天连空气都是紧张的,邻居家炖排骨的香味飘过来,突然就想起农林院校的食堂评分。②总有人反复擦改院校代码,橡皮屑在桌角堆成小雪堆,第三志愿栏被蹭得比其他格子更亮些。③平行志愿(可理解为多轮投档)的规则手册翻到卷边,重点线上下二十分那段页码特别皱,像被泪水泡过又晒干。
亲戚们的电话在傍晚特别密集,手机烫得能煎鸡蛋。二舅说金融专业好,小姨坚持要报师范,我们盯着墙上贴的便签条发呆,那上面写着去年表哥被退档的学校代码。
倒计时总比时钟走得快
①提前批截止前夜会有奇怪的仪式感,有人把钢笔吸满蓝墨水,好像这样字迹就能穿透录取系统。②普通批开启那天阳光通常很烈,网吧包间里飘着泡面味,登录按钮被点出重影。③征集志愿(补录环节)像场临时加赛,总有人突然翻出压箱底的冷门专业目录,手指在纸上按出油印子。
班主任总在班群发往届生的调剂案例,那些故事听着像都市传说。我们数着补录日程表上的红圈,发现重点大学剩余名额比彩票头奖概率还低。
分数线是条会游动的鱼
①出分那天的太阳和查分页面一样惨白,有人把各校近三年录取线描成心电图。②专业级差(不同专业分数要求差异)让人想起菜市场讨价还价,会计学比隔壁市场营销贵出十五分。③投档比例(提档人数与实际录取比)像悬在头上的果汁软糖,既怕它掉下来又怕它不落。
母亲把招生简章铺满客厅地板,她弯腰时马尾辫扫过211院校的简介。父亲用老花镜折射着阳光,光斑在985高校学费栏上跳格子。
《志愿填报系统操作手册》比小说精彩
①密码设置要求包含大小写和符号,这串乱码后来成了人生重要日子的纪念品。②验证码总在关键时刻扭曲成抽象画,刷新十次后突然认出是""偏旁。③确认键按下去的瞬间,窗外总有不知名鸟儿飞过,留下扑棱棱的振翅声。
表哥说他的提交记录里藏着凌晨三点的月亮。我们盯着最终确认页的倒计时读秒,突然希望电脑死机。
复读生的烟盒背面有宝藏
①他们用烟壳锡纸记着神秘数字,那是用两年青春换来的分数线波动值。②复读班后墙贴着泛黄的志愿草稿,涂改液遮住的地方原来写着初恋的大学。③过来人把滑档(志愿全部落空)经历讲成黑色幽默,笑着笑着掏出皱巴巴的高四教材。
奶茶店小妹记得每年这时候的订单,冰美式换成热可可的节点就是提前批关闭的时刻。我们撕下便签纸最后一页,发现背面印着去年某个陌生人的第一志愿。
《那些年我们填错的代码》
①有人把1024写成1224,后来在哈尔滨看冰雕时收到南方院校录取书。②弄混文理代号的姑娘,现在用着工科实验室的键盘写言情小说。③输错院校批次的老班长,同学会上说幸亏当年没考上那所双一流。
打印店的阿姨会多送三张备用表,她说去年有个男孩在这里哭了半小时。我们最后交上去的那张表,边角还沾着西瓜汁和风油精的混合气息。
《补录日子的天气总是特别》
①征集志愿系统开放时总在下雨,雨滴在网吧玻璃上划出分数线似的斜杠。②电话那头的招生办老师声音像蒙着雾,背景音里有同样焦急的家长在咳嗽。③补填专业后面跟着的余额数字,比数学考卷最后那道大题还让人心慌。
小卖部老板说这时候修正带卖得最快,那些白色涂层下面盖着多少人的不甘心。我们用掉第六根铅芯时,夕阳正把操场染成录取通知书的烫金色。
《录取查询页面的加载动画》
①那个转圈的小图标看过太多次,后来连做梦都梦见它在转。②有人把查询链接设成手机壁纸,每次解锁都像在拆盲盒。③系统崩溃的404页面比成绩单还让人手脚发冷,刷新键按下去像在赌命。
咖啡馆总在放送别季的歌单,我们盯着笔记本电脑的呼吸灯,突然发现志愿确认邮件和暗恋对象的简讯用了同一个提示音。
《回形针别住的夏天》
档案袋封口处别着的回形针会生锈,但那年夏天的选择永远崭新。我们后来去了不同的城市,在地铁站看见穿校服的学生仍会心头一跳。那些反复涂改的志愿表,最终变成了人生地图上擦不掉的铅笔痕。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