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总有一群人在办公室泡着浓茶翻烂那本志愿指南,桌上堆着各校历年录取线。
江苏老师聊高考志愿时间总带着点焦灼和期待,像在解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题。我们这些过来人看着孩子们纠结,倒想起自己当年填志愿时钢笔水蹭花表格的笨拙模样。
别把志愿表当成彩票投注站
1.冲稳保(指填报策略中冲刺、稳妥、保底三个层次)不是数学公式,有人非要把学校按分数线排成等差数列。去年有个孩子把第六志愿填得比第三志愿还高,问他原因,他说那天下雨影响了判断力。
2.专业名称像相亲简历,生物医学工程可能不教治病,信息与计算科学未必天天敲代码。有学生冲着"人工智能"应用数学,开学发现要学复变函数(一种高等数学),在图书馆哭湿了五包纸巾。
3.地域偏见比想象中顽固,有人宁可读省内二本也不去西北211。但兰州大学的化学专业,实验设备比某些沿海院校还阔气。
分数线是条会咬人的虚线
1.去年物理类583分能进南航飞行器设计,今年可能只够隔壁学校的物流管理。有家长拿着三年前的录取排名问为什么不准,就像用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2.征集志愿(指正常录取结束后未招满的补录机会)不是捡漏通道,某个院校突然降二十分,可能是新开了缅甸语专业。见过更离谱的,有孩子被调剂到马业科学,开学发现要学怎么给马接生。
3.提前批像拆盲盒,军校体检要脱到只剩尊严,公费师范生违约要赔的钱够开奶茶店。但确实有人为了免学费,把未来十年都押在一张协议上。
专业冷热是场轮回游戏
1.十年前土木工程录取分吊打计算机,现在倒过来能差出五十分。有家长死活要孩子继承自己的建筑公司,不知道现在设计院都在裁员。
2.金融专业不再是铁饭碗,某些银行柜员岗开始要求拉存款指标。倒是兽医专业悄悄吃香,城里人给宠物做次核磁共振的花销,抵得上农村半头牛。
3.师范热得发烫,但某些小学教师岗报录比堪比公务员。去年苏州某区招老师,北大毕业生和师范生同台竞技,教资证突然就不够看了。
家里人的建议要过滤着听
1.舅舅说计算机赚钱,可能他上次接触电脑还是玩蜘蛛纸牌。真去问程序员,十个里有八个在劝退,剩下两个正在改bug没空回消息。
2.妈妈觉得女孩当老师好,但她那个年代还不流行家长半夜发微信问作业。现在的新老师既要会做PPT,又要能处理小朋友的分离焦虑。
3.有个复读生非要学考古,他爸以断绝关系相逼。后来孩子在陕西挖出块汉代瓦当,现在他爸把照片设成手机屏保。
平行志愿不是平行宇宙
1.四十个志愿填满不代表安全,有人全部冲985结果滑档到专科。像把所有钱押同一支股票,涨了会所嫩模,跌了地里干活。
2.专业组调剂像开盲盒,报临床医学可能被分到护理系。有倔孩子死活不服从调剂,结果第二批只能选水产养殖专业。
3.征求志愿(指正常录取结束后的补录环节)那几天最魔幻,580分考生和420分考生突然变成竞争对手,都在抢那个新增的茶学专业名额。
那些没人明说的潜规则
1.某些211的冷门专业,实际是给留学生陪读的。有学生报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发现全班就他一个中国人。
2.独立学院转设(指民办院校脱离母体学校)搞混了不少人,去年有考生拿着XX大学XX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到校发现牌子换成了XX理工学院。
3.中外合作专业收费能买辆五菱宏光,但确实有人靠这个分数进了985。只是毕业时要同时写中文论文和英文论文,像在参加双语脱口秀大会。
我们总在帮别人做人生选择题
办公室的绿萝又枯了两盆,这场年度大戏还要演多久。
填志愿的本质是教十七岁的孩子做三十七岁的决定,那些红笔圈出的代码最终会变成谁的青春。有孩子四年后回来说选错了,我们只能苦笑——当年帮你分析的数据,现在连Excel版本都打不开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