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阳光斜斜地照进教室,吴老师推了推眼镜开始讲关于高考填志愿那些事儿。
《吴老师讲解高考志愿时间》这个标题挂在黑板左上角,粉笔灰簌簌往下掉。我们突然意识到,原来比考试更难的是选择未来四年要待的地方。
填志愿不是选彩票号码
1.很多人以为填志愿就是赌运气,把分数往热门专业里砸。吴老师钢笔戳着投影布说,去年有学生比录取线高30分还滑档,因为六个志愿全填了金融。
2.志愿表上每个空格都该有逻辑。前两个放够不着的梦想,中间三个放踮脚能碰到的现实,最后一个留给保底选择。
3.别被"去年分数线"了。录取线像心电图会波动,要看近三年数据。吴老师翻出泛黄的记录本,某校计算机专业前年降了2000个位次。
时间比分数更狡猾
1.出分后那周最金贵。有人旅游散心回来发现志愿系统卡崩了,有人用三天跑遍二十场招生会。
2.凌晨四点刷新页面和下午三点看到的剩余计划数可能差十倍。吴老师展示过他的闹钟设置,从6月25日开始每天五个时段提醒查数据。
3.提前批像早班地铁。艺术类军校类那些特殊通道,错过发车时间就只能挤普通批次。
专业名字会骗人
1.生物医学工程不是当医生,学信息资源管理不等于进图书馆。吴老师让我们用手机查培养方案,有个专业前两年都在学数学分析。
2.带""样的专业贵得吓人。某校中外合作办学学费后面要添个零,但毕业证可能不带"合作"字。
3.大类招生是盲盒游戏。大二分流时才发现,经济学大类里藏着旅游管理方向。
吴老师最后也没给出标准答案。他摘下眼镜擦拭时,我们看见他眼角的皱纹像无数条未选择的道路。
填志愿这件事,本质上是在不确定中寻找最不后悔的可能性。那些打印出来的分数线、反复涂抹的草稿纸、深夜的家庭会议,最终都会变成行李箱轮子滚过月台的声音。我们知道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被认真对待的青春。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