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好填什么志愿好

konglu 高考8字数 2118阅读7分3秒阅读模式

这几天分数线一出来,家里有高考生的估计都在琢磨高考最好填什么志愿好这件事。其实选专业这事儿吧,跟买鞋差不多,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别人说破天也没用。但总有些门道可以聊聊,毕竟踩过的坑能避就避。

高考最好填什么志愿好

分数能摸到哪儿就往哪儿够

1.冲一冲的学校别超过两个,我们得留点余地给现实。那些录取线比我们分数高十来分的学校,可以试着填在第一志愿,万一今年报的人少呢。但后面几个志愿得稳当点,别全押在运气上。

2.保底学校要真能保得住。很多人喜欢在最后填个绝对能上的学校,但这个学校也得是我们能接受的。别为了保底而保底,结果录取完发现根本不想去。

3.别光看最低录取线。有些学校专业分数线波动大,最好查查近三年的数据。有时候某专业突然火了,分数线能蹿上去几十分。

城市比我们想象中重要

1.一线城市机会多但压力大。北京上海确实实习方便,但生活成本高得吓人。我们得想想家里能不能负担得起四年花销,别让父母太吃力。

2.二线城市性价比可能更高。像杭州成都这些地方,好学校不少,生活压力小些,毕业后留下的难度也没那么大。

3.离家远近得考虑清楚。有些人觉得离家越远越好,真到了生病想家的时候,机票钱都能让人哭出来。

专业冷热都是暂时的

1.别盲目追热门。前些年火的经济金融,现在毕业生多得溢出来。等我们毕业时,谁知道哪个行业又饱和了。

2.传统专业未必不好。机械土木这些听着老土,但国企央企年年都招,饭碗还算稳当。

3.兴趣和现实要平衡。完全不顾兴趣学不下去,完全不顾就业毕业就傻眼。折中一下,找个不讨厌又能养活自己的方向。

学校层次影响深远

1.985211的牌子确实有用。很多单位招聘直接卡学校档次,我们得承认这个现实。

2.普通学校的好专业也值得考虑。有些双非院校的强势专业,业内认可度比名校的普通专业还高。

3.专升本和普通本科区别不小。能上本科尽量别选专科,虽然现在专升本渠道多了,但多花的那两年时间也是成本。

家里没矿的慎重选这些

1.艺术类专业烧钱厉害。学美术音乐的,材料费培训费都是无底洞,普通家庭真扛不住。

2.医学法学培养周期长。想当医生律师就得准备读研读博,三十岁前可能都挣不着钱。

3.基础学科需要家底厚。学数学物理这些,要么走科研路线,要么转行,家里没点积蓄很难熬。

别小看调剂这件事

1.服从调剂可能去冷门专业。我们得提前查查这个学校最冷门的专业是啥,想想能不能接受。

2.不服从调剂可能直接滑档。分数没绝对优势的话,不服从调剂风险很大,可能一本变二本。

3.转专业没想象中容易。很多学校规定成绩前多少名才能转,别指望进去再换赛道。

父母的建议要过滤着听

1.他们那代人的经验可能过时。二十年前的吃香行业,现在可能已经日薄西山。

2.但人脉资源得考虑进去。家里在某行业有关系的,可以适当倾斜,这年头有人带路确实轻松些。

3.最终决定权在我们手里。毕竟要学四年的是我们自己,将来后悔埋怨谁都没用。

几个容易踩的坑

1.别光看专业名称瞎猜。很多专业名字听着高大上,实际学的内容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2.中外合作办学水很深。有些确实能拿双学位,有些纯粹是花钱买文凭,得擦亮眼睛。

3.新开专业要谨慎。师资力量课程体系都不完善,容易变成小白鼠。

填志愿是个技术活

1.平行志愿要拉开梯度。别把同一水平的学校都堆在一起,得有个从高到低的合理分布。

2.专业顺序要有策略。把最想学的放前面,但也要考虑哪个专业录取概率大。

3.提前批不是救命稻草。军警院校有体检政审,免费师范生要签协议,别为了上个好学校勉强自己。

身体条件别忽略

1.色盲色弱限制很多。医学化工这些专业都有严格要求,体检报告要仔细看。

2.身高体重也有门槛。空乘、播音这些专业都有硬性标准,差一厘米都不行。

3.慢性病可能影响录取。有些专业明确不招收某些疾病患者,隐瞒病史后果严重。

长远眼光看问题

1.考研意向要考虑进去。打算继续深造的,可以选学术性强些的专业和学校。

2.出国留学的提前规划。有些专业国外不认,有些学校国际交流机会多,这些都得提前打听。

3.职业资格证书关联性。像建筑要考注册建筑师,会计要考CPA,专业不对口会很麻烦。

信息收集要全面

1.别光看学校官网。贴吧知乎上在校生的吐槽可能更真实,当然也得辨别是不是恶意抹黑。

2.招生简章要逐字读。有些限制条件藏在角落里,粗心大意可能误事。

3.直接打电话问最靠谱。教务处招生办的老师往往能给出最权威的解答。

填报技巧有讲究

1.截止前别着急提交。系统关闭前两小时再确认一遍,每年都有临时改主意的。

2.密码保管要当心。别让任何人代填志愿,出问题责任说不清。

3.截图保存填报记录。以防系统出问题时有据可查,这是最后的保障。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1.志愿填错天塌不下来。大学只是人生一站,后面还有无数次选择机会。

2.专业不对口是常态。大多数人毕业后都没干本行,培养学习能力比学什么更重要。

3.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隔壁家孩子上了名校不代表我们也要照搬,找到自己的节奏才重要。

说到底,高考志愿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我们得把分数、兴趣、家庭条件、职业规划这些因素都摆出来,像玩拼图一样慢慢调试。别指望一次选择定终身,人生长着呢,转弯的机会多的是。填志愿这几天可能会纠结得睡不着觉,但多年后回头看,这不过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土坡罢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konglu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7月10日 16:50: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jzikao.com/2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