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来挺戏剧的,每年高考放榜后总有人发现自己的志愿表像被施了隐身术——明明填了却显示未提交。高考未报上志愿怎么办成了热搜常客,那种感觉就像精心准备的旅行箱忘在了月台上。不过别急着把准考证撕了当纸钱烧,志愿填报系统关闭后的48小时才是真正的智慧考场。
#别急着把复读教材买回家
1.先确认是否真的没报上。有时候是系统延迟显示,刷新十次不如打一通电话。把报名号准考证号抄在胳膊上,直接联系当地考试院最靠谱。
2.如果确实漏报,立即查本省补录政策。多数省份会给落榜生开小灶,只是菜品种类少点。去年甘肃就有考生在录取结束后捡到211大学的补录名额。
3.别嫌弃征集志愿里的学校。那些名字拗口的学院可能藏着国家级特色专业,比热门大学的边缘专业更值得嚼。
#曲线救国比直线撞墙聪明
1.高职院校的3+2专升本越来越像地铁换乘。有些专业的升本率能到七成,比复读一年赌二本更划算。浙江某职校的会计专业,连续三年把学生送进浙工商。
2.留学不全是富二代游戏。马来西亚公立大学学费跟国内三本差不多,德语区国家很多免学费项目。有个河南考生用高考成绩直申了意大利都灵理工。
3.间隔年不是游手好闲。用半年考雅思,半年实习,次年走春季招生或国际大一课程。北京有个姑娘这样进了澳国立,比同龄人还早半年毕业。
#复读不是赎罪是投资
1.评估自己是失误型还是实力型选手。数学涂错卡和数学从来不及格是两种病,后者可能需要换药方而不是加药量。
2.打听民办复读班的真实升学率。山东某机构宣传的90%本科率含艺术类,实际文化课过线率不到四成。
3.在家自学要签军令状。郑州有个考生每天在微博直播学习进度,最后提了138分,评论区成了云监督团。
#那些被忽视的应急通道
1.少数民族预科班不查族谱查分数。云南考生520分进了中南民大预科,一年后任选专业。
2.定向医学生毕业后给编制。广西乡镇卫生院缺口大的地方,录取线常比常规批低50分。
3.高职扩招和农民工上大学政策。广东有社会青年通过这个拿全日制文凭,还能申请助学金。
#心态调整比技术调整重要
1.别把自己锁在悔恨循环里。去年重庆有个考生每天查三次录取状态,查到抑郁症发作,九月才发现漏看录取短信。
2.给父母设个情绪隔离带。他们可能比我们更焦虑,适当屏蔽唠叨不是不孝。
3.建立新进度表。无论是准备补录材料还是复读计划,把未来两周每小时都填满,空虚感就追不上我们。
人生不是单程票,站台广播永远在喊“请乘坐下一班列车的旅客”。那些在七月哭湿志愿表的年轻人,后来有的在专科拿了全国技能大赛金奖,有的用自考本科申请到海外研究生。高考这张考卷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允许我们用各种笔迹来作答。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