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总有一群人在教室里对着志愿表发愁。高考班上志愿怎么填这个问题,像块石头压在胸口。我们翻烂了报考指南,听腻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建议,却还是觉得手里那支笔有千斤重。其实填志愿这事儿吧,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就是一层窗户纸。
分数出来前能做点啥
①估分是个技术活。别死磕标准答案,把主观题按最严和最松各算一遍,得到上下浮动二十分的范围。记得翻出去年分数线,在这个区间里找对应位次。
②专业清单要早列。把"打死不学""读不可"的都写下来,中间地带留五六个备选。家里人意见仅供参考,毕竟将来上课的是我们自己。
③别被名字唬住。"国际经济与贸易"高大上,可能天天背关税条例;"殡葬管理"冷门,就业率倒是稳居前三。
分数线公布后的黄金48小时
①全省排名比分数重要。找考试院发布的位次表,看自己卡在哪个区间。去年580分能上211,今年可能只够普通一本,这就是所谓的"年"。
②冲稳保要拉开梯度。前两个志愿可以赌把运气,中间放匹配度高的,最后必须有个托底的。有人非名校不上,结果掉档到专科的例子年年都有。
③别忽略地域加成。同样层次的学校,北上广深分数线能高30分。要是打定主意留家乡发展,不妨考虑省内性价比高的院校。
那些没人明说的潜规则
①转专业没想象中容易。很多学校要求年级前10%才有资格申请,热门专业还要加考笔试面试。把希望寄托在"上车后补票"太大。
②大类招生藏着坑。大二分流时,金融学可能按成绩排位,考不进前50%只能去保险学。招生简章里的小字比正文更值得细读。
③校企合作班要慎选。有些所谓"就业"的专业,毕业直接送工厂流水线。企业参与培养是真的,廉价劳动力也是真的。
过来人的血泪经验
①别迷信就业率数字。学校把超市收银都算作对口就业,真正的优质岗位往往不足三成。多找学长学姐打听实际工作情况。
②男女比例影响体验。师范院校男生宿舍可能没独卫,理工院校女生节会被宠上天。这些细节不会写在招生简章里。
③城市气候也是考量。南方孩子去东北读书,第一次见识暖气会幸福得哭出来;北方同学到广州,回南天能让你怀疑人生。
填报系统的操作玄机
①提交前打印预览。系统生成的表格可能有乱码,去年就有考生因此错过提前批。纸质版和电子版至少核对三遍。
②修改次数很宝贵。多数省份只能改三次,别手滑乱点确认。最好先在纸上模拟填报,定稿再录入系统。
③截止前两小时别登录。最后时刻系统容易卡崩,有人因此没能提交志愿。这种事年年发生,从来没人吸取教训。
专业冷热交替的真相
①跟风热门死得快。十年前土木工程分数炸天,现在工地都在裁员;曾经被嫌弃的师范类,如今编制内真香。
②国家政策是风向标。乡村振兴战略让农学翻身,碳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