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路过平邑一中门口,看到几个高三学生蹲在台阶上翻志愿填报指南,突然想起来又到了纠结平邑高考志愿报考时间的时候。每年这时候总有人问提前批和普通批到底差几天,专科填志愿会不会和本科冲突,其实这些问题说复杂也不复杂,关键得把时间节点理顺了。
志愿填报本质上是用时间换机会的游戏
那些容易混淆的时间门槛
1.艺术类考生总比文化课考生着急,专业课成绩公布后三天内就要确定是否参加校考,这个截止日期经常卡在春节前后,很多人忙着过年就把这事忘了
2.提前批申请窗口特别短,从开放到关闭往往不超过96小时,但军校和公费师范生要求的体检报告有效期有三十天,聪明人会在窗口开启前就准备好
3.最容易被低估的是专科征集志愿时间,本科录取结束后48小时内就会启动,很多分数卡在本科线下的学生还在伤心就错过了黄金机会
藏在时间差里的捡漏技巧
1.提前批录取结果公布当天,部分高校会出现名额未满情况,这时候直接打电话到招生办询问补录可能比等官方通知快两三天
2.平行志愿投档有隐藏的时间规律,越是靠后的志愿批次,高校招生老师越容易松口降分,下午四点后的咨询电话通常能听到更灵活的回答
3.每年都有学校因为预录取学生放弃而临时补录,这些信息往往只在深夜更新在省考试院网站,设置凌晨两点的闹钟查数据的人总能有意外收获
家长最容易踩的三大时间坑
1.把模拟填报当成正式填报,去年有家长在演练系统里填完就以为万事大吉,等真系统开放时反而忘了操作
2.迷信所谓的黄金提交时段,其实只要在截止前完成,早上六点和晚上十一点提交的志愿没有任何区别
3.拖延症发作在最后三小时扎堆登录,全省考生一起挤服务器那会儿,曾经出现过提交按钮变灰的极端情况
特殊人群要盯紧的日历
复读生往往忽略往届生身份带来的时间变化,某些院校的少数民族预科班截止日期会比普通批次早一周。贫困专项计划需要的证明材料必须提前两周去乡镇盖章,等到报名窗口开启再准备肯定来不及。体育特长生要特别注意各个学校的专业复试时间可能重叠,坐高铁赶场考试的预算和时间表得精确到半小时。
真正决定志愿成败的往往不是分数而是对时间的敏感度
今年平邑教育局新装了智能语音提醒系统,但机器播报的日期永远比不上我们自己用红笔在挂历上画圈来得踏实。记得前年有个女生在网吧通宵修改志愿,结果趴在键盘上睡着错过了最终确认,这种故事每年都在换着花样重演。倒计时这种东西,盯着看觉得慢,一眨眼又快得抓不住,或许填报志愿这件事本身就是在教我们怎么把人生的重要时刻安排妥当。
最后说点实在的,别光记着几月几号这种数字,每个重要节点前后留出半天缓冲期。招生办的电话忙音占线时就改发邮件,系统卡顿的时候换个网吧试试,真正重要的时间节点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日期,而是我们为这些日期做了多少准备。志愿表提交前的那晚,月亮和平时也没什么不同,只是看月亮的人心情不一样了而已。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