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总有一群人手握铅笔盯着志愿表发呆,美院高考志愿如何填写这件事让太多人挠头。我们见过太多孩子把颜料盘打翻在人生路口,其实选学校跟调色差不多,冷暖自知比什么都重要。
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校名唬住
1.央美国美听着威风,但某些冷门专业可能还不如地方美院的王牌专业。有个学纤维艺术的孩子在211院校天天编草绳,后来发现某二本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直接对接杭州电商公司。
2.查查学校澡堂有没有热水比看官网宣传片实在。去年有考生被某校展厅的装置艺术吸引,入学才发现宿舍到画室要坐三站公交车。
3.那些名字带"国际"的私立院校可能还没你家楼下画室专业。他们招生简章里常出现的"外教授课"往往是个俄罗斯留学生每周来教两节素描基础。
联考校考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
1.联考成绩像食堂大锅饭,能管饱但不出彩。有个色彩感觉特别好的考生死磕校考,结果那年突然改革要联考成绩过线才有资格参加校考。
2.校考准备五所学校最合适。准备三所容易焦虑,超过八所就会像同时追十个姑娘的渣男,每场考试都画不出深度。
3.千万别信"xx美院会降低标准"的传言。去年有家长听信某画室老师说国画专业要扩招,让孩子临时改方向,结果录取线反而涨了二十分。
专业选择比选对象更需要清醒
1.别因为速写画得好就选动画专业。真正学起来要掌握的运动规律能让物理不好的孩子怀疑人生,有个学生画了两年火柴人跑步分解图。
2.油画专业毕业生在卖墙绘,视觉传达专业的在接儿童插画私单。看看毕业生真实去向比专业名字重要得多。
3.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可能连老师都在摸索。有院校这个专业的教学大纲里还写着"使用MP4播放器"企业早开始用虚拟现实技术了。
文化课是藏在画箱里的匕首
1.450分和480分能报的学校完全是两个世界。有个专业排名前三十的考生英语只有68分,眼睁睁看着排名五十多的同学去了更好的学校。
2.别相信"生文化课不重要"鬼话。现在稍微好点的学校都在悄悄提高文化课权重,某美院去年悄悄把语文单科线提到了90分。
3.复读生的文化课成绩往往差得让人心惊。他们把全部精力押在专业课上,结果第二年文化课分数线涨了,这种事我们见过太多次。
城市选择藏着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
1.北方孩子去江南读国画可能会被潮湿天气逼疯。宣纸永远潮乎乎的,有个学生不得不每天用吹风机烘画纸。
2.地方美院在当地就业往往有隐形优势。四川美院的毕业生在重庆找设计工作,比央美回来的更吃香,这是很现实的地域人脉问题。
3.千万别小看学校周边画材店的质量。在某个地级市读书的孩子,买根樱花牌针管笔要等淘宝三天,而杭州转塘镇的美术生下楼就能买到进口颜料。
那些过来人不会告诉你的事
1.宿舍限电功率决定你能否用吹风机烘干水彩画。有学生半夜偷接走廊电源被处分,作品集里还夹着张违纪通知单复印件。
2.美院图书馆的藏书可能还没系主任家书房多。想学岩彩画的孩子发现全校只有两本相关书籍,还都是日文原版。
3.教授的研究方向会直接影响你的毕业创作。选了研究当代艺术的导师,就别想老老实实画写实肖像毕业,这事没得商量。
填志愿表那晚要准备的五样东西
1.三年内这个专业在你们省的录取分数折线图。别只看最低分,把平均分标出来才能避开大小年波动。
2.在读学生的朋友圈截图。他们抱怨的食堂菜价和教室空调故障率比招生简章真实一百倍。
3.学校所在城市的地铁末班车时刻表。搞创作的都知道深夜从画室回宿舍的安全问题有多重要。
4.专业课老师的毕业院校清单。美院圈子讲究师承关系,这直接影响你以后考研的推荐信分量。
5.自己的体检报告复印件。色弱考生报设计专业被退档的例子,每年都在发生。
有时候最笨的方法最管用
把心仪学校的名字写在小纸条上塞进画袋,连续画一周后看看哪张纸条被铅笔灰染得最黑,那大概就是潜意识里的选择。我们见过太多人在理性分析时头头是道,最后却跟着直觉选了最初喜欢的学校。填报志愿这件事,说到底是在预测四年后的自己会为什么样的选择感到庆幸。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