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怎么填高考志愿

konglu 高考9字数 1087阅读3分37秒阅读模式

那年夏天我们拿着铅笔头在志愿表上划拉的时候,压根没想过以前怎么填高考志愿会成为后来人研究的课题。那时候信息不像现在这样满天飞,多数人靠着一本招生简章和班主任的三言两语就决定了未来四年甚至更远的路。现在回头看那些歪歪扭扭的勾选痕迹,倒比任何人生规划书都来得真实动人。

以前怎么填高考志愿

填志愿的本质是给不确定的未来画押

纸质时代的笨办法

1. 招生简章会被翻到脱页,重点院校那几页总沾着饭粒和汗渍。我们用尺子比着分数线,把往年录取名次抄在作业本背面,数字挤成蚂蚁搬家。

2. 班主任办公室永远排着长队,带着油墨味的报考指南在人群里传来传去。有人把历年分数线用红笔描得鲜艳刺眼,像给成绩单开光。

3. 最受欢迎的是复读生的二手资料,他们用不同颜色荧光笔做的标记被当成藏宝图。某个学姐表哥的同学的邻居在目标大学读书,就能成为全班的咨询顾问。

那些年信过的邪

1. 生物工程听起来像能造变形金刚,国际贸易仿佛毕业就能和华尔街谈笑风生。专业名字越长显得越厉害,带着"""大数据"前缀的总能收割一波盲目勾选。

2. 把六个志愿栏当成抽奖券,前两个填做梦才够得着的学校,中间塞稳妥选项,最后随便写个保底。这种"冲稳保"至今还在用,只是当年我们真以为清华北大那两个空位能发生奇迹。

3. 相信"门专业好录取"传说,结果全班三分之一报了图书馆学。后来才知道有些专业冷门是因为根本没人需要,和录取难度没关系。

信息差造就的命运

1. 没人告诉我们土木工程要下工地,不知道会计要考十几张证。专业介绍里"宽口径培养"意思是毕业可能找不到对口工作。

2. 地域偏见严重得像天气预报,觉得去东北上学会被冻掉耳朵,认定广东全是走私贩子。实际上哈尔滨冬天有暖气,东莞早就不做山寨手机了。

3. 重点大学普通专业和普通大学王牌专业的抉择,成了后来同学聚会上永远的辩论题。
选择比努力重要这件事,我们在填志愿时才第一次真正领教

现在看来的黑色幽默

1. 当年死磕"非某校不上",现在校庆都不好意思回去。为半分之差痛哭流涕的夜晚,在十年后同学会上成了下酒菜。

2. 被家长逼着报师范院校的文艺青年,如今在课外辅导机构教孩子写诗。而偷改志愿学艺术的叛逆小子,正在设计公司熬夜改甲方第三十版方案。

3. 最魔幻的是那些"随便填"的人,有把专业代码看错的因祸得福,也有闭眼勾的热门专业毕业即失业。命运有时候比我们更会开玩笑。

那时候的志愿表像张没配说明书的体检报告,我们战战兢兢填好的每个代码,都成为后来人生故事的伏笔。如今各种智能填报工具把概率算得清清楚楚,反而怀念当年那群人凑在教室后墙,用铅笔头指点江山的笨拙模样。选择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但那些手忙脚乱的选择过程,本身就成了青春的重要注脚。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konglu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7月9日 17:00:0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jzikao.com/2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