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总有一群湖南娃儿盯着电脑屏幕发愁,鼠标在志愿表上划拉半天也不知道该往哪儿点。湖南高考能填什么志愿这个问题,就像外婆腌的酸豆角,闻着香但尝过才知道合不合胃口。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份带着辣椒味的填报指南。
分数线的脾气得摸透
1.湖南一本线这些年像湘江水位似的忽高忽低,前年物理类要540分才能摸到边,去年降到528分反倒让不少孩子措手不及。手里攥着成绩单的时候,得把近三年录取线铺开来对比着看。
2.二本院校藏着不少好专业,长沙学院的土木工程和湖南工学院的机械设计,录取分常比一本线低二十分,但就业率能冲到九十以上。分数线就像辣椒炒肉里的肥膘,看着腻口吃着香。
3.踩线生要准备两套方案,比方说考了520分的文科生,前三个志愿可以冲湘潭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间塞两个湖南科技大学的冷门专业保底,最后再填湖南女子学院这类常招不满的学校兜底。
专业选择比找对象还难
1.中南大学的冶金工程在全国排前三,但车间工作环境劝退了不少娇气孩子。专业就像臭豆腐,闻着受不了的人永远不知道咬下去有多香。
2.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每年收分居高不下,可毕业后挤破头也难进重点中学。热门专业像五一广场的地铁站,人人都往里挤,但未必都能挤上想坐的那趟车。
3.湖南农业大学的茶学专业听着土气,实际上连着本省几十家茶企的用人渠道。有些专业像老火汤,熬得越久味道越醇厚。
地域因素常被低估
1.衡阳师范在湘南片区吃得开,但长沙的学校招聘会很少出现他们的身影。地域优势像隐形翅膀,平时看不见,起飞时才显威力。
2.在长沙读书的周末能去湖南广电实习,在株洲上学的经常被中车集团挑走当储备干部。城市资源就像外婆塞的零花钱,不会写在录取通知书上。
3.湘西孩子填报吉首大学能享受少数民族加分,回家车程也只要三小时。有时候选择就像穿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政策漏洞里有黄金
1.国家专项计划允许贫困县考生降分录取,去年永州某县考生用532分就进了湖南大学的土木工程。政策红利像突然掀开的蒸笼盖,抓住了就能尝到第一口鲜。
2.免费医学生计划包分配工作,但得去乡镇卫生院服务六年。这类选择像中药,治本但味道苦,就看愿不愿意捏着鼻子灌下去。
3.湖南第一师范的初中起点公费师范生,适合分数刚过二本线的考生。有些路径像山里的野果子,本地人熟门熟路,外地人压根不知道长在哪。
填报技术活讲究手感
1.平行志愿的六个位置要拉开十分左右的梯度,第三个志愿放比预估录取分低五分的学校最稳妥。志愿表像炒菜的火候,太小煮不熟,太大容易糊。
2.专业调剂按钮别急着勾,湖南中医药大学的中西医临床专业,去年录取分比护理学高了二十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