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江西的考生和家长都在琢磨一件事,那就是江西高考填志愿时间到底该怎么安排。分数线刚出,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更关键的是接下来那几天填报窗口打开后的操作。每年总有人因为搞错时间或者准备不足留下遗憾,我们这回把这事儿掰开揉碎聊透彻。
志愿填报不是临时抱佛脚的事,它需要提前三个月收集信息
1.江西教育考试院通常在6月25日前后开放系统,这个时间点往往和查分日期挨着。我们把手机日历标记好,最好设置两个不同时段的闹钟提醒,毕竟系统开放那天的网络拥堵程度堪比春运火车站。
2.提前批的截止时间总是最早,去年在6月29日下午五点就关闭通道。军事类院校和公费师范生的申请材料需要额外准备,体检报告和政审表格这些纸质文件得提前两周开始跑手续。
3.本科批次留给我们的操作周期稍长,但也不过是七天左右的弹性空间。去年从7月1日持续到8日,期间还夹着个周末。要注意有些高校的专项计划截止日会比其他志愿提前24小时。
那些藏在时间缝隙里的技术细节
1.系统每天凌晨一点到六点进行维护,这个时段提交的数据可能丢失。有家长喜欢熬夜蹲守,结果在两点十五分填完发现网页卡死,第二天清早还得重头再来。
2.每所学校的专业代码每年会有微调,去年南昌大学就把两个专业的代码对调了。我们最好在填报当天早上八点后,去官网下载最新版的代码手册打印出来。
3.志愿表提交前有三次修改机会,但每次确认后要等待两小时才能再次操作。很多人在第五次模拟志愿时把顺序排满意了,结果正式填报时手抖点错确认键。
倒计时阶段最容易栽的跟头
1.总有人记错截止时间是中午十二点还是下午五点,其实去年明确写的是下午五点整。但四点五十分系统就开始变慢,四点五十五分后提交的志愿有三成出现乱码。
2.艺术类考生的志愿通道关闭得更早,他们总得提前半天完成操作。有个学画画的考生去年在截止前六小时才发现素描作品没上传成功,急得在网吧边哭边重新扫描。
3.偏远地区网络不稳定可以申请延时,但需要提前三天去县教育局备案。去年婺源有个考生在截止前两小时发现家里断网,穿着拖鞋狂奔到镇上的网吧,路上还摔坏了手机屏幕。
时间背后的心理博弈
1.家长总想拖到最后时刻改志愿,觉得多看几天分数线会更准。实际上各校的投档线在系统关闭前五分钟都不会变化,那些深夜的反复修改往往只是徒增焦虑。
2.复读生最容易陷入时间错觉,他们总用去年的经验判断今年的节奏。有个二战考生按记忆中的时间表准备,结果错过了提前批的农村专项计划报名。
3.双胞胎家庭要特别注意,两个考生的填报系统是分开计时的。去年有对姐妹共用一台电脑操作,姐姐提交完才发现妹妹的志愿表被自动覆盖了。
截止后的七十二小时
1.确认邮件往往在关闭系统后六小时才发送,打印出来时注意核对每个专业的完整名称。去年有考生把"工程"看成"工程"录取通知书到手才发现问题。
2.征集志愿的时间窗口短得惊人,通常只有八个小时的补录机会。那些滑档的考生得时刻盯着考试院网站,去年补录系统开放时正值台风过境,很多地方断电断网。
3.录取查询从八月中旬开始,但各校发布时间参差不齐。有个考生在七夕节那天查到自己被第三志愿录取时,发现暗恋对象刚好去了那座城市。
填报时钟的齿轮咬合着人生轨迹,那些看似冰冷的日期数字,实际编织着无数江西学子的命运经纬。当我们多年后回望这个夏天,会记得的不是具体几点几分,而是当时全家围在电脑前屏住呼吸的灼热温度。时间从不会为谁停留,但精心准备的志愿表能让我们跑赢时间。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