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总有一群黄冈孩子盯着电脑屏幕发愁,分数刚出来那会儿家里电话能被打爆,亲戚邻居全成了志愿填报专家。这篇黄冈高考怎么填志愿的稿子,就是想和那些捏着成绩单睡不着觉的家庭唠点实在话。

志愿表上那几十个格子,填的不是学校名字而是未来十年的人生轨迹。
分数换算的玄学问题
1. 别光看自己考了多少分,得搞清楚这个分在黄冈排多少名。去年有个孩子过了600分欢天喜地,后来发现全市这个分段挤了三百多人,最后掉到第三志愿去了。
2. 把近三年录取线换算成当年的排位更靠谱。比如某校去年最低录取线是全市前1500名,今年招生计划如果没大变,这个排位就比分数线更有参考价值。
3. 黄冈中学的年级排名表比省排名表更好用,班主任手里往往有往年学长们的去向清单,这种内部资料比外面卖的填报指南实在多了。
专业选择里的坑
1. 别被那些听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专业名唬住。有个亲戚家孩子冲着"工程"的,入学发现天天在焊电路板,其实就想学计算机编程。
2. 医学类专业看着光鲜,但五年本科三年规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跑不掉,家里要是没点底子支撑到三十岁,慎重考虑。
3. 黄冈孩子偏爱师范类可以理解,但要知道现在很多地方教师岗要硕士起步,报个能深造的基础学科比直接选小学教育可能更灵活。
地域选择的明暗线
1. 武汉高校确实方便,但同样分数的学校在外省可能层次高半档。有个学姐当年放弃本地211去了外省985,保研时候优势就显出来了。
2. 北方高校食堂的馒头分量和南方不是一个概念,江浙沪学校冬天没暖气,这些生活细节比招生简章上的数字更影响四年幸福感。
3. 黄冈到广州高铁四小时能到的学校,比需要转两趟火车的北方同类院校更值得考虑,实习找工作来回跑的成本不能不算。
平行志愿的排列组合
1. 前三个志愿可以冲比排位高500名的学校,中间三个填和自己排位吻合的,最后三个必须留比排位低1000名的保底。
2. 专业志愿别全填热门,有个同学六个专业全填的计算机相关,结果被调剂到完全没接触过的地质勘探。
3. 服从调剂这个选项要看学校层次,如果是拼尽全力够着的学校建议勾选,要是勉强将就的学校不如直接放弃等下个志愿。
家长最容易犯的错
1. 把二十年前的就业经验套到现在,现在银行柜员和三十年前的银行职员根本不是同一个职业发展路径。
2. 强迫孩子继承自己失败的梦想,有个开小超市的家长非让孩子报工商管理,说以后接手家里生意,其实孩子更想学园林设计。
3. 迷信各种填报软件的推荐结果,那些算法根本不知道孩子看见化学方程式就头晕,也不知道他偷偷写了三年网络小说。
填志愿这件事,分数是死的,人是活的。
最近听说有个黄冈孩子分数刚过一本线,靠着对农业的兴趣进了冷门院校的农学专业,结果大二就被导师带着做项目,还没毕业就有企业来预定。志愿表填得好不好,不是看第一个志愿有没有录满,是看四年后那个专业有没有让眼睛发光。我们手里攥着的不仅是填报系统的登录密码,更是一次主动设计人生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