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龙岩的天气闷得让人心慌,街上总能看到穿着校服的学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他们手里攥着成绩单,嘴里念叨着"龙岩高考报志愿时间"字。是啊,十二年寒窗就为了这几天,志愿表上那几个空格子,可能就决定了未来四年甚至更长的路该怎么走。

填志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事,它需要全家老小围着那张表格反复琢磨。龙岩的家长最近见面打招呼都变成了"孩子准备报哪儿"余饭后的话题永远绕不开分数线、专业排名和就业前景。我们得承认,这种集体焦虑多少会传染,但冷静下来想想,其实每个家庭面临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关于龙岩本地的报考时间安排,教育部门通常会在六月中旬发布具体通知。去年是6月20号开始网上填报,今年应该也差不多。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是,不同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窗口可能只有短短三四天,错过就得等补录。家里有网络不好的,最好提前找好网吧或者借用亲戚家的电脑。
志愿表上的学校排序藏着大学问。把最想去的放前面这话谁都会说,可具体操作时总患得患失。见过太多人在最后时刻把保底学校调到第一志愿,结果分数明明够得上更好的,录取通知书到手就开始后悔。龙岩二中的张老师说过,填报那几天他办公室的电话就没凉过,往届生咨询改专业的事能占七成。
专业选择比选学校更让人头疼。龙岩的家长特别钟意师范类和医学类,觉得稳定体面。但去年就有个学生被父母逼着报了临床医学,开学三个月就退学重考。现在直播带货都能年入百万的时代,我们对"好专业"是不是该拓宽些?隔壁漳州去年新增了电竞运营专业,报名热度超乎想象。
今年龙岩几所重点高中的预估线已经在小范围流传。这种非官方数据看看就好,别太当真。记得前年有个家长拿着所谓内部线报志愿,结果实际录取线比传言低了二十多分,孩子本来能上211的去了普通一本。各校招生办的电话在官网都能查到,不确定就直接问,工作人员态度其实都挺好。
提前批要不要报是个技术活。军校警校确实包分配,但体能测试淘汰率不低。去年龙岩一中有个男生文化课超线五十多分,栽在了引体向上环节。家里有关系能安排工作的,普通批反而选择余地更大些。艺术类更特殊,专业课过线只是门票,文化课分数往往才是决胜关键。
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得吃透。简单说就是分数优先,轮到我们时系统会从第一个志愿开始挨个看,够得上哪个就录哪个。很多人把最喜欢的放第二志愿觉得"留个后路"其实只要分数够,放第八志愿也能录。倒是专业调剂那个小方框,勾不勾要想清楚,被分到冷门专业转起来可费劲。
复读这个选项总在脑海里打转。发挥严重失常的确实该考虑,但要是只差十来分,真没必要再耗一年。龙岩某复读机构打出的"涨分保障"就好,他们统计的"平均提分"把从200分提到300分的都算进去了。见过最可惜的是有个女孩复读后分数反而降了,心态彻底崩了。
志愿表提交前至少要核对三遍。学校代码填错的事年年都有发生,去年龙岩就有人把厦门大学的代码填成厦门理工的。家里老人坚持要打印出来检查不是没道理,屏幕上看久了眼睛会花,纸质版更容易发现错误。确认短信收到才算是真正报上了,别以为点完提交就万事大吉。
补录环节经常被忽略。七月底八月初要经常刷新招考网,有些学校会突然放出名额。去年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在补录时降了三十多分,消息灵通的家长当天就带着孩子去改了志愿。这段时间保持手机畅通很重要,录取过程中可能会有学校打电话来确认意向。
那些说"大学就轻松了"肯定没读过好大学。龙岩籍学生在省外名校的退学率一直不低,很多是到了大二才发现跟不上。填报时多看看目标学校的课程设置,有些专业要学的高难度课程(比如工程制图、计量经济学)可能完全不适合我们。知乎上有真实在校生的分享,比招生简章靠谱得多。
亲戚朋友的"建议"要过滤着听。他们可能连平行志愿是什么都搞不明白,就敢断言"专业以后吃香"真正有用的信息往往藏在细节里,比如某个专业实际要考哪些证,对口行业最近几年招聘规模变化。龙岩本地企业的HR其实挺愿意聊这些,找个下午登门请教比问七大姑八大姨强十倍。
最后那几天容易病急乱投医。收费的志愿填报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就是用软件生成方案。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是花三千块买的方案,结果推荐的学校去年分数线比考生成绩高出一百多分。真要找咨询,认准有教育部门认证的专家,他们至少不会犯基础性错误。
天气越来越热了,知了在树上叫得人心烦。电脑前那个穿红色T恤的男生已经盯着屏幕发了半小时呆,他妈妈在旁边小声念叨"岩高考报志愿时间就剩两天了"其实无论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人生都不会因此定格。那些在志愿表上反复涂改的痕迹,多年后会变成就着花生米下酒的故事。我们此刻以为天大的事,回头看不过是成长必经的岔路口。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