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高考编导怎么报志愿,好像大家对这块特别迷茫。其实选学校挑专业这事儿吧,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得摸清门道。今天我们聊聊编导生填志愿那些弯弯绕绕,从分数线到城市选择,有些坑真得提前避开。

编导类专业到底在学什么
1.很多人以为编导就是拍片子,实际上课程杂得很。剧本写作、灯光调度、剪辑软件都得摸两下,有些学校还会教新媒体运营。别被专业名字骗了,具体课程要去官网扒培养方案。
2.实践课和理论课三七开是常态。上午捧着《电影史》划重点,下午扛着机器满校园跑,体力不好慎入。部分院校大二就要求跟组实习,寒暑假基本泡在片场。
3.设备投入比学费贵三倍。稳定器、录音笔、剪辑电脑,这些学校可不会免费发。预算有限的同学建议挑设备租赁方便的学校,比如北京电影学院周边就有器材城。
分数线里的文字游戏
1.文化课过线不代表稳录。艺术类院校通常按专业分60%加文化分40%折算,中国传媒大学去年实际录取线比公示线高了28分,这种隐形门槛要特别注意。
2.小分限制能卡掉半数人。某些211院校要求语文单科不低于105分,英语必须过90分,偏科生直接出局。查分时别光看总分,逐项核对小分要求。
3.补录机会比想象中多。七月底很多院校会突然放出名额,尤其是独立学院。保持电话畅通,有些学校补录时连官网都不更新,直接电话通知。
城市选择比学校排名重要
1.影视资源集中在五个城市。北京有央视频道,长沙有芒果TV,上海有电影节,成都重庆网红经济发达,这些地方实习机会多三倍。二线城市某些双非院校反而比偏远211更吃香。
2.方言区要谨慎考虑。在广州学编导难免接触粤语节目组,上海部分剧组要求沪语基础。语言天赋差的同学尽量选普通话主导的城市。
3.生活成本直接影响创作。杭州租房价格能吃掉大半生活费,青岛这类二线沿海城市性价比更高。建议查查学校周边的单间租金,别让经济压力拖累创作。
那些没人告诉你的潜规则
1.校友资源决定实习质量。中戏北电的师哥师姐掌控着行业大半资源,普通院校学生可能只能接到婚庆跟拍。看看毕业作品展的赞助商名单,能判断学校行业话语权。
2.专业细分影响就业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侧重电视台,戏剧影视导演偏重话剧团,网络与新媒体更适合短视频公司。别等毕业才发现专业不对口。
3.双学位可能是救命稻草。武汉大学等综合类院校允许修法学或经济学双学位,当导演梦碎时还能转行做影视法务。艺术院校很少开放这种机会。
填报策略要有备胎思维
1.梯度志愿不是摆设。前两个冲喜欢但难考的名校,中间放把握大的保底校,最后务必填承认统考成绩的综合类大学。去年有考生非艺术类不读,结果滑档去复读。
2.提前批别随便放弃。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院校在提前批录取,不影响后续志愿。但要注意有些提前批院校入学后不能转专业。
3.专科未必是末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摄像专业就业率超过部分本科,这类专科院校往往和企业有定向培养协议。
志愿表之外的准备
1.作品集要持续更新。就算拿到合格证,开学前最好再拍两个短片。很多院校开学第一周就收作业,现拍根本来不及。
2.师哥师姐是活攻略。微博超话里能找到直系学长,他们清楚哪个导师项目多,哪门课容易挂科。请杯奶茶能换来内部选课指南。
3.硬件投资要量力而行。MacBookPro确实剪辑流畅,但联想拯救者加外接硬盘也能用。省下钱多买几本《故事》编剧书更实在。
文化课冲刺的隐藏技巧
1.文综抓住时事热点。去年某省编导生文综卷直接考了《觉醒年代》历史背景,追剧也能变成复习。多关注主流影视作品涉及的历史事件。
2.英语作文背影视模板。准备些filmreview万能句式,考试遇到相关题目直接套用。阅卷老师看到专业术语会有印象分。
3.数学放弃压轴题。艺术生数学能考90分就够用,把时间分配给能速成的文综主观题。导数题做不出来不影响读编导。
报志愿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但用四年时光换来的选择,总该比掷骰子认真些。那些藏在招生简章背面的真实情况,那些前辈们踩过的坑,希望我们都能巧妙绕开。毕竟青春只有一次,而镜头里的故事可以有很多版本。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