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最让人挠头的就是高考志愿表那张纸。高考报名志愿形式怎么填这个问题,总能让全家老小围着饭桌吵到半夜。有人非要把表格涂成艺术品,有人咬着笔杆发半天呆,其实填志愿不过是把未来四五年的人生画几个格子。

志愿表上的墨水会渗进往后的日子
一、分数刚揭晓那会儿
1.分数条捏在手里发烫的时候,别急着往网吧跑。全省排名比裸分重要得多,去年580分能上211的专业,今年可能只够普通一本线。那些印着金字的招生简章,翻到末页看最低录取位次才靠谱。
2.总有人吹嘘"冲稳保"三件套,但冲得太高容易崴脚。往年见过太多人在提前批填北大医学部,结果普通批滑档到三本。留两个志愿给真正想吃的菜,比全点招牌菜实在。
3.亲戚们突然都变成教育专家这件事特别有趣。二舅说金融赚钱,三姑觉得师范稳定,但最后坐在教室的是我们自己。那些建议可以下酒,不必全倒进志愿表。
二、专业选择迷雾
1.千万别被专业名称骗了。"信息与计算科学"听着像计算机,其实是披着马甲的数学系;"医学工程"学生物也不学医,整天在实验室焊电路板。招生办电话该打就打,问清楚主干课程不吃亏。
2.十八岁说热爱为时过早。见过太多人把爱好当专业,动漫迷报数字媒体艺术后,发现要学高数和编程。有些喜欢适合当消遣,有些讨厌熬过前两年也能接受。
3.城市像隐形的第二专业。在北上广深读书的人,实习机会比专业课还多。但偏远城市的985院校,图书馆可能比商场还热闹。这选择没标准答案,看我们更想要什么。
三、表格里的文字游戏
1.调剂选项那个小方框,勾不勾都像在赌博。勾了可能被分到冷门专业,不勾可能直接滑档。这事就像买彩票,提前想好能不能接受谢谢参与奖。
2.专业排序藏着小心机。把最喜欢的放前面没错,但第一个专业填太高,后面可能白填。好比点菜时头道就要佛跳墙,后面青菜豆腐都上不了桌。
3.提前批是块五花肉。军校警校包分配,但体检比高考还难;公费师范生免学费,违约要赔钱。这些特殊类型招生,馅饼和陷阱是一个硬币两面。
四、提交前的最后三分钟
1.密码别设成生日。每年都有粗心鬼忘密码,错过修改时限。志愿系统像定时炸弹,截止前两小时网站准瘫痪,别学那些非踩点提交的冤种。
2.打印出来的确认表要当圣旨供着。系统崩溃时这张纸能救命,录取纠纷时它是唯一证据。拍张照存手机里,顺便发家庭群备份。
3.提交成功页面记得截图。那个绿色对勾出现过太多灵异事件,有人明明看到确认信息,回头查记录竟是空白页。多留个证据总没错。
这场填报战役里没有常胜将军。
我们不是在选学校专业,是在选择未来几年会遇见什么样的人,经历什么样的早晨和黄昏。表格交上去那刻,新故事就已经在路上了。那些纠结过的选项,后来都会变成酒桌上的谈资,或是深夜失眠时的假想题。志愿表不过是一张纸,真正决定方向的,始终是握笔的那只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