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那天下午,教室里风扇还在转,撕碎的试卷像雪片一样从三楼飘下去。我们蹲在走廊阴凉处啃老冰棍,突然有人问"怎么从报考高考志愿"塑料包装纸粘在手指上的甜腻突然变得沉重。这个夏天要做的选择题,比过去十二年加起来都难。
决定我们未来四年的从来不是分数,而是填志愿时那个手抖的瞬间
在分数之外
1.录取线就像菜市场的时价表,去年三块钱一斤的菠菜,今年可能挂五块的牌子。我们得把学校最近三年的录取排名抄下来,看那条波浪线怎么扭动,别光盯着最后那个数字发呆。
2.招生章程比明星八卦值得细读,有些专业要求单科成绩,好比进游泳馆得自带泳帽。去年有人的分数够上211院校,却因为英语没到120分被计算机专业拒之门外。
3.大学官网的就业报告藏着猫腻,把开网店的都算成自主创业,考研成功的归入升学率。最好找学长要他们班真实的毕业去向,那才是去掉滤镜的生活。
专业迷宫里的面包屑
1.别被专业名字骗了,信息资源管理可能是档案室管理员,生物医学工程说不定在修核磁共振仪。打电话到学校招生办,直接问这个专业大三大四上什么课。
2.冷门专业像阁楼里的旧箱子,打开可能是祖母的貂皮大衣,也可能是发霉的课本。某985院校的图书馆学专业,毕业时被各大互联网公司争抢去做知识图谱。
3.性格比兴趣更可靠,讨厌社交的人学市场营销,就像恐高症患者非要当电工。做套职业性格测试,看看自己到底是适合琢磨电路板还是和人打交道。
城市选择的隐形账单
1.北上广的实习机会像秋天的梧桐叶,弯个腰就能捡到一摞。但城中村的隔断间里,半夜能听见隔壁情侣用三种方言吵架。
2.二线城市的985比一线城市的二本划算,好比用买人造革的钱淘到小牛皮鞋。武汉成都这些地方,坐两站地铁就能从实验室钻到小吃街。
3.气候是四年不换的背景音乐,广州的回南天能让东北人怀疑人生,兰州的沙尘暴里江苏孩子总在揉眼睛。查查那个城市过去三年的天气极端记录。
平行志愿的排列组合
1.冲稳保不是三等分,该用黄金分割。前两个志愿像买彩票,中间三个像定期理财,最后两个得是存款保险。
2.专业调剂像相亲节目的心动嘉宾环节,勾选"服从"同意和任何专业过日子。某年有人被调剂到马业科学,现在成了赛马会最年轻的驯马师。
3.提前批是限时特卖会,军校警校的体检表比高考试卷还难答。家里有关系能安排工作的定向生,要算清楚得用多少年自由来偿还。
月光照在志愿填报系统的登录界面,我们握着鼠标的手在出汗。那些下拉菜单里的选项,每一个都通向不同的平行宇宙。
填志愿像在雨天的十字路口打车,重要的是先确定要去的方向,而不是纠结哪辆出租车更漂亮。这个夏天终将成为记忆里发黄的旧照片,而照片背后的选择,正在显影出我们未来的轮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