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总有一群人在电脑前挠头抓耳,对着屏幕上的志愿填报系统发愣。高考志愿报名如何进入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能把人绕晕。有人觉得点几下鼠标就行,有人连入口在哪儿都找不到,更别说后面那些弯弯绕绕的操作规则了。
真正决定命运的从来不是分数本身,而是分数后面那个小小的确认按钮
#推开那扇虚拟的门
1.省级考试院官网永远是最正牌的入口,那些挂着""标的链接才值得信任
2.总有人手快点了钓鱼网站,等输完准考证号才发觉不对劲,这种教训实在太贵
3.收藏夹里提前存好网址比临时搜索安全得多,慌乱时最容易点进山寨页面
去年有考生在网吧填报志愿,结果电脑被装了键盘记录软件,这种故事听着都后怕。现在手机也能操作,但屏幕太小容易看错数字,还是建议用电脑更稳妥。
#密码背后的暗战
1.初始密码通常是身份证后六位,但千万别就这么用下去
2.改密码时有人非要用恋人生日,等分手那天连志愿都改不了
3.密码提示问题别选"母亲姓名"平台早把这些信息卖过八百遍
见过最聪明的操作是把密码写在奶奶的老年机里,既不怕忘也不怕被盗。那些用"123456"当密码的,大概是对自己的人生太有信心。
#表格里的三十六计
1.提前批像商场限量款,看着诱人但可能根本不适合我们
2.平行志愿不是让我们随便填,前三个位置放冲刺校才是正经事
3.专业调剂那个小方框,勾不勾都能写篇五千字论文
有考生非要把北大填在第五志愿,觉得这样很酷,结果系统压根不往下看。志愿表就像相亲简历,既要诚实又要会包装,这个度特别难拿捏。
#时间沙漏的戏法
1.截止前两小时系统准卡,这是比物理定律还准的玄学
2.有人守着零点刷新,却发现维护公告突然跳出来
3.打印确认单时打印机卡纸,这种剧情每年都在重演
总想着"再改改"的人,最后往往在网吧边哭边改。见过最淡定的考生,提前三天提交后就关机去旅行了,这种反焦虑操作值得学习。
#那些系统不会提醒的事
1.体检受限专业列表藏在官网角落,但能决定我们未来四年
2.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学校可能属于不同类别,代码差一位就全错
3.录取通知书地址别写学校,等我们毕业了可能还在门卫室积灰
去年有考生被调剂到从没听过的专业,查了才知道是学校新设的试验田。志愿系统像座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浮在水面的一角。
填报志愿这事,说到底是和自己谈判的过程。那些跳动的数字背后,是我们对未来的全部想象。
填志愿不是考试的结束,而是成年后第一个重大选择。系统可以崩溃,网络可能延迟,但决定权始终在我们手里。每个确认键按下去的声音,都比考场上的钟声更清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