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总有人问我,高考分数出来了该怎么填志愿,好像这事儿比考试还让人头疼。其实如何填高考志愿如何填没那么玄乎,我们不过是站在岔路口选条路走,选对了舒坦,选错了也能绕回来。下面这些碎碎念,或许能帮我们少踩几个坑。
分数是门票但不是通行证
1.分数决定了我们能进哪个层次的学校,但别被分数绑架。压线进名校的冷门专业,和降档选心仪专业的普通院校,后者可能更让我们睡得着觉。
2.分数线这东西每年都在跳街舞,别光看去年数据。去找近三年录取位次(省内排名),它比分数更稳当,能看出学校真实门槛。
3.刚过一本线就别死磕一本了,有些二本的王牌专业比一本边缘专业更值得抢,用人单位眼里专业实力经常碾压学校标签。
专业选择是场自我解剖
1.别光盯着“好就业”三个字。土木工程就业率高,但如果我们看见图纸就头晕,四年后大概率转行,当初不如直接选喜欢的数字媒体。
2.父母说当老师稳定,亲戚说学计算机赚钱,这些建议要过筛子。适合别人的路未必适合我们,半夜睡不着的时候,得知道自己为什么坐在这个教室里。
3.实在迷茫就去蹭大学公开课,很多名校课程已经上网。听三节微观经济学,比翻十遍专业介绍更能判断是否对口。
城市基因会渗进骨子里
1.北上广实习机会多是真的,但竞争也残酷。在省会城市读师范,可能比在上海学金融更容易找到归属感,尤其对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孩子。
2.南方同学去东北读大学,得想想零下三十度取快递的感受。地域差异不只是气候,还有思维方式、饮食习惯,这些都会成为青春的底色。
3.如果打算毕业后回老家工作,省内院校的人脉积累会更实用。外省名校的文凭在老家HR眼里,可能不如本地高校的口碑好使。
志愿表要留退路
1.前两个志愿可以冲一冲,中间三个必须稳,最后两个要保底。别把六个志愿全填成彩票,除非我们已经做好复读的准备。
2.专业调剂按钮不是洪水猛兽。勾上它可能被分到冷门专业,但不勾可能直接滑档,这是个概率游戏,得想清楚最坏结果能否承受。
3.提前批像商场限量款,抢到就赚但别强求。军校警校有特殊要求,免费师范生要签服务期,这些附加条件比专业本身更值得琢磨。
信息战决定选择质量
1.学校官网的就业报告比招生简章实在,翻到最后看细分专业就业率,有些学校整体就业率90%,但哲学系可能只有60%。
2.混进目标院校的贴吧问真实体验,食堂菜价、宿舍空调、选课难度,这些细节能拼出真实的校园生活,毕竟我们要在那里活四年。
3.给招生办打电话别怯场,直接问“我这个分数报某专业希望多大”,他们手里有实时填报数据,态度好点可能透露关键情报。
服从内心才是终极攻略
所有技巧都抵不过一个事实:志愿是我们自己的,不是家长的、老师的或社会的。十八岁的选择不可能完美,但至少要忠于当下的判断。多年后回头看,会发现填错志愿的人照样活得精彩,真正遗憾的是当年没勇气做决定。
填志愿像在雨夜开车,看不清远方就盯住眼前三米。分数、兴趣、现实条件凑在一起,总能推出个差不多的方案。别指望有什么最佳选择,我们能做的不过是选个不会半夜惊醒的答案,然后把它变成对的。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