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总有人问我高考志愿哪些志愿好,好像填志愿比考试还让人头疼。其实选志愿这事儿吧,就像挑水果,看着都挺好,但有的甜有的涩,关键得知道自己爱吃什么口味。今天我们唠唠那些年我们纠结过的志愿选择,从热门专业到小众方向,从现实考量到理想主义,总有一款适合正在翻志愿书的你。
真正的好志愿不是分数最大化,而是让未来十年的自己感谢现在的选择
理科生最爱扎堆的地方永远是计算机和临床医学,但今年有个有趣的现象,应用数学和统计学的热度悄悄往上窜。可能是这两年大数据太火,连楼下卖煎饼的大爷都知道要学点数据分析。不过要提醒的是,别光看专业名字酷就往上冲,有些学校挂着人工智能的牌子,教的还是二十年前的编程语言。
文科这边汉语言文学和法学依然稳如泰山,倒是小语种出现了两极分化。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录取线年年看涨,某些欧洲小语种却开始遇冷。有个读芬兰语的学姐说,全班就三个学生,上课跟私教课似的,毕业时倒真被外贸公司抢着要。
师范类专业突然成了香饽饽,可能和教师待遇提高有关。但要注意的是,现在好的中学招老师都要求本硕专业一致,要是想着先读个普通专业再考教师证,可能会被卡在学历门槛上。艺术类考生今年有个新变化,数字媒体艺术这个交叉专业的招生计划比去年多了四成,看来博物馆搞VR展览确实带火了一批相关岗位。
工科领域有个隐藏王牌叫"智能制造工程"听着像工厂流水线,实际学的是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系统。有个读这个专业的哥们,大三就被新能源汽车厂预定,实习工资比很多毕业生转正都高。农林类专业总被误会要下地干活,其实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实验室里,学生都在操作基因测序仪和无人机播种系统。
医学院校的护理学分数线今年普遍上涨,三甲医院招聘护士开出的待遇让不少临床医学学生眼红。有个护理专业学生说,他们老师常开玩笑:"你们给医生发工资。"药学专业悄悄分化成两个方向,传统制药方向就业稳定,临床药学方向正在崛起,大医院开始设置专职临床药师岗位。
经济类专业内部正在洗牌,纯理论的经济学有点降温,反而是精算学和金融科技这类应用型专业吃香。有个读金融工程的学长说,他们专业课要学编程、建模、区块链,考试周过得比高三还刺激。管理类专业里,会展经济与管理这个小众方向意外走红,可能和各地都在搞大型展会有关。
选城市还是选学校这个千古难题,今年有了新解法
北上广的普通院校和二三线城市的重点大学,这个选择题每年都要难倒一批人。现在出现个折中方案——选新兴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比如成都、武汉、杭州这些地方既有985高校,生活成本又比一线城市友好。有个在成都读大学的同学说,他们学校去腾讯成都分部实习的,比深圳总部竞争小得多。
独立学院转设带来的蝴蝶效应还在继续。有些挂着名校前缀的独立学院,转设后录取线直降几十分。但有意思的是,某些转设成功的民办院校,因为特色专业突出,分数线不降反升。有个读民办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大三就被航空公司包班预订。
提前批里隐藏着不少宝藏。航海技术专业毕业后跑船,年薪起步就是二十万,就是半年不着家。公安类专业入警率超高,但体能测试能刷掉一半人。免费师范生包分配工作,违约代价也真不小。有个读免费师范生的姑娘说,她们校长开会时说:"签的不是就业协议,是卖身契。"志愿填报其实更有技术含量。好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就业率能吊打本科冷门专业。有个读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专科生,毕业时四个4S店抢着要,现在自己开了修理厂。护理专科比本科少读一年,考护士资格证的通过率反而更高,很多医院更爱要有实操经验的专科生。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今年格外热闹。同样的专业,国际班学费贵三倍,但有些项目大三大四真能去国外名校交流。要提醒的是,某些合作项目最后发的国外文凭不被教育部认可,填之前得查清楚认证名单。有个读中美合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说,他们专业课全是英文教材,第一年过得比高三还累。
新开设的专业往往藏着机会。高校为了抢优质生源,会给首届新专业额外资源。有个读首批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说,他们实验室设备比研究生院的还新。但风险是新专业可能教学方案不成熟,有些课连教材都是临时编的。
那些被名字耽误的好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常被误会要解剖尸体,其实主要研究医疗设备研发。有个这专业毕业生现在做MRI设备工程师,说每次去医院检修都被医生当救星。信息资源管理听着像档案管理员,实际学的是大数据分析和知识管理,有个学长毕业去了咨询公司,专门帮企业做信息战略规划。
茶学专业不是教人泡茶,重点在茶树育种和茶叶深加工。有个茶学毕业生现在做茶叶品质鉴定,喝口茶就知道是哪个山头产的。蚕学专业更神奇,除了养蚕还研究蛛丝蛋白,有个实验室正在用转基因蚕生产人造血管材料。
古生物学确实要挖化石,但更多时候在实验室做CT扫描和三维建模。有个古生物专业学生参与过恐龙足迹研究,说这行当现在都用上VR技术了。地球化学经常要出野外,但主要工作是用仪器分析岩石成分,有个毕业生在石油公司拿高薪,说这专业比地质学更吃香。
殡葬管理专业就业率常年100%,就是相亲时不太好介绍工作。有个这专业的学生说,他们实习要去火葬场跟班,但正式工作都在民政局当公务员。马业科学专业不仅学养马,还包括马术俱乐部管理和赛马产业分析,有个毕业生在迪拜赛马会工作,朋友圈全是和土豪的合影。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要学品酒,但重点在酿酒工艺和酒庄管理。有个毕业生在宁夏酒庄工作,说每年葡萄收获季整个车间都是甜的。蜂学专业研究蜜蜂育种和蜂产品开发,有个实验室正在用蜂毒研制抗癌药物,比养蜂卖蜂蜜高级多了。
家政学不是当保姆,重点在家庭理财和社区服务规划。有个家政学毕业生开了高端整理收纳公司,给明星别墅做一次收纳收费五位数。人类学专业听着冷门,但互联网公司都在抢着要,有个做用户体验研究的人类学毕业生说,他们比心理学更懂群体行为模式。
填志愿这事没有标准答案,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有人冲着高薪选专业,四年后发现行业已经降温;有人跟着兴趣走,反而闯出条新路。
与其纠结哪个志愿最好,不如想想哪个选择能让未来的自己眼里有光。
那些在某个领域真正做得出色的人,往往不是分数最高的,而是坚持最久的。志愿表填完只是起点,大学怎么过才决定终点在哪里。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