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总有一群江苏孩子在分数揭晓后挠头,二本如何报高考志愿江苏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分数线卡在尴尬的位置,选学校怕滑档,挑专业怕入坑,亲戚七嘴八舌的建议比数学压轴题还让人头晕。其实这事儿就像搭积木,地基稳了造型差不到哪儿去。
别被名字骗了
①有些学院听着像野鸡大学,实际可能是行业里的隐藏大佬。南京工程学院在电力系统吃得开,常州工学院的轨道交通专业和地铁公司常年勾肩搭背。我们翻志愿手册不能光看校名带不带"大学"俩字。
②老牌二本和新晋本科是两码事。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和泰州学院虽然现在都是二本招生,但前者有六十多年办学底子,后者刚升本不到十年。食堂饭菜可能差不多,师资积累真不一样。
③独立学院转设后名字变得亲妈都认不出。比如南大金陵学院现在叫金陵科技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改名叫苏州城市学院。查学校前世今生比查对象情史还重要。
专业比彩礼实在
①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四大天坑不是说着玩的。这些专业考研率居高不下,不是学生多爱科研,实在是本科毕业找不到像样饭碗。家里没矿的慎重跳坑。
②师范热得发烫但要看清政策。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快比新生儿还多,而物理化学师范生反倒供不应求。现在学校招聘都精确到学科,笼统选个教育学可能四年后哭晕在厕所。
③有些专业听着土但就业真香。比如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毕业生还没出校门就被殡仪馆预定光了,就是过年走亲戚时介绍工作有点尴尬。
地域选择有玄机
①南京苏州固然好,但分数溢价严重。同样读计算机,在南京可能只能去金陵科技学院,到盐城工学院却能进实验班。我们得琢磨是用城市换学校层次,还是用分数换地域优势。
②苏北高校补助多到离谱。淮阴工学院有企业奖学金覆盖学费,徐州工程学院给贫困生发笔记本电脑。这些实惠重点大学根本不屑搞,但对普通家庭就是雪中送炭。
③跨省读二本要算经济账。去外省可能读到更好的学校,但实习找工作还得回江苏。用人单位看到陌生的校名第一反应往往是"这是什么野鸡大学"人家其实是正经公办本科。
分数线会骗人
①去年最低分可能是补录陷阱。某校正常录取要超二本线30分,补录时降到压线录取。只看最低分会误以为捡到宝,实际进去发现同学分数差距比贫富差距还大。
②大小年现象在二本更明显。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某年突然涨20分,只因前年分数太低。我们看线差不能只看一年,最好拉出三年数据对比。
③新增专业可能是捡漏机会。去年无锡学院首开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因为家长看不懂是干啥的,录取分比该校传统专业低15分。虽然量子俩字听着像民科,课程设置倒是挺正经。
平行志愿不是万能
①冲稳保策略容易栽跟头。有人前三个志愿全填往年线差高10分的学校,美其名曰"一冲"直接滑到保底志愿。二本段冲学校风险比一本大得多。
②专业服从调剂是把双刃剑。被调剂到家政学专业的故事年年有,但不服从可能直接掉档。建议先查清目标院校最差专业是什么,能接受再勾服从。
③征集志愿经常是坑中坑。等到补录阶段,剩下的不是高收费专业就是偏远校区。有考生补录进某校中外合作办学,发现学费比清华还贵。
那些没人告诉你的真相
①转专业比想象中困难。学校宣传时说"结束可申请转专业"不会告诉你热门专业接收名额比中彩票概率还低,还要拼大一年级排名。
②校企合作班要擦亮眼。有些是真和企业联合培养,有些纯粹是学校创收手段。花高价读的"华为班"可能连华为HR都没听说过。
③考研率高的专业未必好。某校哲学专业考研率达60%,因为本科就业率只有30%。而会计专业考研率虽低,但考公务员岗位遍地都是。
选错志愿怎么办
①入学三个月内还能后悔。部分高校允许新生退学重新高考,虽然会耽误一年,比硬着头皮读四年讨厌的专业划算。
②辅修双学位没那么美好。周末上课累成狗,用人单位却当装饰品看。有那精力不如主修专业多考几个证。
③跨专业考研没有传说中难。本科读材料的研究生改行学计算机的大有人在,关键是大二就要开始自学目标专业课程。
填志愿这事没有标准答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得想清楚要的是镀金学历还是实用技能,向往大城市繁华还是看重小城市实惠。分数已成定局,但选择权还在自己手里,与其患得患失不如静下心来把志愿表当成人生第一份商业计划书来打磨。毕竟大学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