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出来了,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两天总有人问我新老高考志愿怎么填好,其实这事儿说难也不难,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摸清门道。老高考像下象棋,新高考更像打麻将,规则变了,但赢牌的思路是相通的。
志愿填报从来不是分数换算游戏,而是人生路径的第一次主动选择
老高考的填法门道
1.分数线这东西挺玄乎,去年580分能上的学校,今年可能就悬。我们得看三年内的录取线波动,别光盯着去年的数字较劲。有个土办法,把自己分数加减15分做个区间,在这个范围里找学校比较稳妥。
2.专业调剂是个双刃剑。勾了可能被分到冷门专业,不勾又怕滑档。建议是:特别想去某所学校就勾上,有明确专业追求就别勉强。被调剂到考古学还得复读的例子我见过不少。
3.第二志愿不该是随便填的备胎。很多省实行平行志愿后,第二志愿照样可能录取。把最想去的放前面,但第二第三志愿也得认真挑,别填压根不会去的学校占位置。
新高考的玩法变了
1.选考科目直接决定能报哪些专业。物理组合的选择面最宽,但别为了选择多就硬选物理。有个学生化学接近满分却非要报物理专业,结果大学专业课听得云里雾里。
2.院校专业组的概念要吃透。同一个学校不同专业组分数线可能差几十分。我们得把喜欢的专业组往前排,别被学校名气牵着鼻子走。211院校的弱势专业可能还不如普通院校的强势专业。
3.赋分制下别太计较原始分。重点看自己在全省的排名百分比,这个数据比具体分数更有参考价值。模考560分可能比高考580分含金量更高,关键看同期考生的发挥情况。
新老高考的共通法则
1.城市、学校、专业的三角关系永远存在。一线城市普通院校的热门专业,和二线城市重点院校的冷门专业,没有标准答案。建议把未来想生活的城市纳入考量,大学四年积累的人脉很重要。
2.招生章程比官网简介实在。里面藏着单科成绩要求、体检限制等关键信息。有学生总分达标却因英语单科分不够被退档,这种亏吃得太冤枉。
3.别迷信就业率数字。某些专业百分之九十几的就业率,可能包含超市收银员岗位。找该专业的学长学姐聊聊天,比看宣传册管用得多。
那些容易踩的坑
1.家长和孩子的意愿打架时,往往两败俱伤。父母觉得师范稳定,孩子想学计算机,这种情况建议做个折中方案,比如报计算机师范方向,或者主修计算机辅修教育类课程。
2.过分追求不浪费分数可能适得其反。压线进名校被调剂到天坑专业,不如降个档次选心仪专业。分数是死的,发展是活的。
3.提前批不是捷径而是双刃剑。公费师范生、军校生这类录取了就不能反悔,签协议前得想清楚自己能不能接受所有条款。
填志愿这件事,说到底是把模糊的未来具象化的过程。
没有完美的志愿表,只有不断清晰的自我认知。分数决定选择范围,但眼光决定选择质量。我们终究要明白,填报的不是几个代码组合,而是未来四年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方向。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