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那张薄薄的志愿表总能让全家手忙脚乱。高考时间填志愿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它像根细线牵着未来三年的日子。我们见过太多人对着录取分数线发呆,也见过有人因为多考五分就换了整个人生剧本。

填志愿不是买彩票,是拿已知的分数换未知的人生
#分数和野心的拉锯战
1.比实际分数高20分的学校可以冲,但别把志愿表写成许愿池。那些招生简章里金光闪闪的专业,可能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2.保底学校要选真心愿意去的,别等到九月拖着行李箱站在校门口才后悔。有种尴尬叫“超常发挥进了保底校”,更有种绝望叫“失常发挥还没填保底”。
3.分数线不是绝对值,看看近三年走势更靠谱。去年爆冷的学校今年可能扎堆,就像食堂突然好吃的窗口总会排长队。
#专业选择的三个幻觉
1.“热门专业”四个字像会发光的陷阱。计算机金融确实赚钱,但看着代码就头晕的人硬要报,等于花钱买四年有期徒刑。
2.千万别信“专业不重要”的鬼话。那些劝人随便选专业的,自己孩子肯定早偷偷研究透了就业率。
3.家族群里七嘴八舌的建议要过滤。当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突然热心推荐石油工程时,想想他是不是在油田上班。
#城市选择的隐藏条款
1.北上广的宿舍可能还没家里卫生间大,但实习机会多到能填满简历。小城市的宽敞校园走着走着就碰到辅导员问“今天没课啊”。
2.南方孩子去北方要查供暖日期,北方孩子去南方得问清楚蟑螂尺寸。地理差异造成的文化冲击,有时比专业课还难适应。
3.交通便利程度直接影响回家频率。选个高铁三小时能到的地方,中秋节就不会对着室友带的月饼想家。
#那些没人明说的规则
1.专业调剂按钮像薛定谔的猫,不勾可能滑档,勾了可能被分到养殖系。关键是想清楚能不能接受最差的那个选项。
2.志愿提交前打印三份,一份存手机,一份贴冰箱,一份塞给班主任。系统崩溃时就知道纸质版多么温暖可靠。
3.提前批就像限时特惠,看起来诱人但条款复杂。军校警校的体检标准,可能让近视三百度的梦想当场破灭。
#家庭会议生存指南
1.父母说“随便你”的时候,最好再问三遍。他们抽屉里可能藏着二十年前没实现的医生梦。
2.经济账要摊开算,三本院校的学费加住宿费,可能比一本贵出个欧洲十日游。
3.复读这个词像房间里的大象,谁都不提但谁都在想。要是真有这念头,趁早说开比考完撕书体面。
志愿表交上去那刻,突然发现成年人的选择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我们以为在选学校专业,实际是在选未来会遇见什么人,在哪个城市失眠,被什么工作折磨又为什么事业热血沸腾。那些数字构成的代码,最终会变成带体温的人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