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高考手机如何填报志愿这件事,其实用手机填志愿比电脑还方便,躺着刷剧的功夫就能搞定。不过别以为点点屏幕就完事了,有些坑踩了可能耽误四年。这篇高考手机如何填报志愿的闲聊,咱们就当蹲厕所时刷的攻略看吧。

别让屏幕尺寸限制人生选择
1.手机屏幕小容易看漏信息,建议把各校历年录取线提前整理成表格。有些学校名字长得像双胞胎,别把"华东理工""华理工"混了,这事真有人干过。
2.横屏模式比竖屏显示更多内容,两根手指放大缩小要练熟练。盯着屏幕三小时眼睛会花,备瓶眼药水比多考十分还管用。
3.充电宝必须挂在身上像器官,填报系统可不会管你手机还剩百分之五电量。遇到过提交时自动关机的,哭都找不到调。
流量比亲妈还重要
1.地下室电梯里这种地方别操作,4G信号格少一格都可能卡死。见过在火锅店用公共WiFi填志愿的,辣汤沸腾时网页也卡成PPT。
2.全家人的手机都开热点备用,就像考试多备两支笔。去年有考生蹭邻居家网络,结果对方路由器正好那晚坏了。
3.流量包别抠门,填报那几天就当自己是土豪。有人为省流量关了图片显示,结果漏看专业后面的括号备注。
那些容易手滑的瞬间
1.提前收藏好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别从搜索引擎点进去。某些山寨网站做得像亲生的,填完才发现是李鬼。
2.登录密码别设得太复杂,紧张时可能忘掉生日。但也不能简单到被室友猜出来,真有被恶作剧改志愿的案例。
3.每填完一页就截图留证,系统不会提醒你忘记点保存。退出前检查三遍的动作,要比高考检查答题卡更认真。
专业选择像开盲盒
1.别光看专业名字酷不酷,查查具体学什么课程。有以为"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修电脑的,开学发现天天学高数。
2.冷门专业可能藏着好机会,但要想清楚四年后怎么办。"古生物专业全国只招六人"这种新闻看看就好。
3.家里有关系和完全靠自己的选择不一样,这事得现实点。亲戚说"包分配"话,最好要落实到合同里。
城市比学校更影响生活
1.北方人去广州读书要查回南天攻略,南方人去东北得研究羽绒服品牌。有海南同学在哈尔滨第一年冻出了荨麻疹。
2.超大城市和小城镇的消费差距,可能比学费差距还大。上海郊区到市中心的时间,够在三四线城市跨个省。
3.家乡宝想清楚要不要出省,节假日抢票能让人崩溃。在昆明读书的东北学生,春节转机三次是常态。
平行志愿不是平行宇宙
1.冲稳保三档要拉开差距,别把去年580分的和579分的挨着报。有人六个志愿全填同一分段学校,结果滑档到补录。
2.服从调剂要真想清楚,有可能从计算机调到畜牧专业。但完全不服从又可能直接掉到下一批,这事没有完美答案。
3.提前批像甜品店的试吃装,尝了就得买单。报了公费师范生又反悔的,违约金够买半年奶茶。
提交前最后的仪式感
1.全家围坐确认志愿的场景,比查分时还紧张。但别让七大姑八大姨都来指挥,表格会越改越乱。
2.截止前两小时系统最卡,就像演唱会抢票。有卡着最后五分钟提交的,网页转圈转到心跳停止。
3.确认邮件和短信都留着,截屏存网盘再发家庭群。有学校说没收到志愿,考生掏出五重证据才挽回。
分数只是入场券
1.压线进好学校可能分到冷门专业,好专业在普通学校反而资源多。有擦边进985的天天哭诉被学霸碾压。
2.专升本和普通本科在填报时是两条路,别信"进去都一样"的说法。企业招聘系统里的筛选条件很诚实。
3.复读和将就都是选择,没有绝对好坏。见过三本逆袭考研的,也见过名校毕业送外卖的。
填志愿这事像给自己选人生剧本,但记住没有哪个选择能决定一辈子。
手机屏幕里那个提交按钮按下去的瞬间,不是终点而是无数可能的起点。那些纠结到失眠的夜晚,多年后回头看都是带着稚气的可爱烦恼。分数已经定格,未来的精彩才刚要开始编写。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