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刚出来那会儿总有人慌得不行,亲戚朋友全凑过来出主意,其实高考需要报什么志愿这事儿吧,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就是把人生拆成几道选择题。我们蹲在志愿表前纠结的样子,像极了菜市场挑西红柿——怕太生又怕太熟。

专业还是学校
1.那些金光闪闪的985牌子确实能镇住场子,但冷门专业可能让我们四年都在背用不上的知识。有个朋友读了某名校的古生物系,现在改行卖保险倒是风生水起。
2.普通学校的王牌专业往往藏着真高手,比如某二本院校的珠宝鉴定专业,学生没毕业就被企业订光。行业圈子里认的是专业招牌,不是学校门脸。
3.理工科看专业排名比看学校实在,文科反而可以冲名校。实验室设备差三届就是天壤之别,但《红楼梦》在哪个教室读区别不大。
兴趣和饭碗
1.把爱好当职业可能毁掉两个快乐。见过动漫迷报了数字媒体专业,现在听到"二次元"字就头疼,接外包接到手抽筋。
2.家里没矿的尽量避开哲学历史这类专业,当然特别天才的除外。认识个姑娘坚持要学考古,现在在博物馆讲解,月薪刚够买考古用的毛刷。
3.医学法学这类传统好专业开始卷成麻花,县城医院招护士都要硕士学历。倒是殡葬专业常年缺人,工资开得比程序员都高,就是不好找对象。
地域玄学
1.北上广深实习机会多得像外卖传单,但租房可能吃掉半个工资。有个学长在上海念书,四年搬了八次家,说练就了徒手拆衣柜的技能。
2.东北西北高校分数常年在打折区,同样的分数能上更高档次的学校。去年有个考生去了新疆某211,保研时发现竞争对手少了三分之二。
3.想考公务员的注意了,云南贵州的定向选调生容易考得多。有人专门跨省读普通大学,毕业直接进省委办公室,比留在老家卷省考聪明十倍。
技术流操作
1.压线进名校可以选服从调剂,入学后转专业没想象中难。某学姐靠这招进了985冷门专业,大二转到计算机系,现在硅谷敲代码。
2.新开的专业往往分数虚低,等四年后可能就是香饽饽。人工智能专业刚设立那年,捡漏的人现在都成了行业元老。
3.别被名字唬住,"地球系统科学"可能是挖矿的,"信息管理"图书馆学。有学长当年冲着"金融"报的志愿,开学发现是教怎么数外币。
家长的话听几分
1.父母说当老师稳定,但他们没经历过凌晨三点改试卷的绝望。有个师范生实习回来,连夜自学编程转行去了互联网公司。
2.老一辈觉得会计越老越吃香,现在财务机器人三百块干一年的活。认识个注册会计师,天天在朋友圈晒他考的无人机驾照。
3.亲戚说学土木能赚大钱,可能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的认知。工地上的表哥总劝人千万别来,说他的宝马是相亲租的。
那些没人明说的规则
1.校企合作专业容易就业是真的,但可能毕业就被绑去固定企业。有学生签了某航空公司定向培养,现在月薪八千天天修飞机翅膀。
2.中外合作办学收费吓人,但考研时可能有隐藏福利。某学院学生用合作院校推荐信,轻松申到世界前五十大学。
3.提前批就像超市限时特惠,看起来占便宜可能买回不需要的东西。国防生毕业分配那年,有人哭着说宁愿退学赔钱。
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填志愿这事没有标准答案,就像买彩票还要自己选号码。有人精心计算还是掉坑里,有人随手一填反而走上康庄大道。
真正重要的不是哪张志愿表,而是我们永远保有重新洗牌的勇气。那些所谓"错专业",后来都在别的领域活得风生水起,人生这场马拉松,起跑线画在哪其实没那么决定性。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