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总有一群人在纸上涂涂改改,把未来揉成几十个方格里的铅字。高考顺序志愿怎么排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毕竟关系着接下来四年要在哪座城市醒来。我们见过太多人捧着厚厚的填报指南,像解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数学题。

真正决定命运的往往不是分数本身,而是填志愿时那支犹豫的铅笔
#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1.前三个志愿可以稍微冲一冲,选那些往年录取线比我们分数高10分左右的学校。梦想总要有的,万一今年报的人少呢。但别太离谱,600分非填清华北大就属于自我感动。
2.中间四到六志愿要稳,最好选历年录取线和咱们分数基本持平的。这些是主力军,得像盖房子打地基那样认真对待。
3.最后两个必须保底,找那些往年录取线比我们低15分以上的。别觉得委屈,总比滑档去补录强。见过太多人在这个环节翻车,非要每个志愿都填得漂漂亮亮。
#城市专业和学校的三角恋
1.北上广深的普通一本,和偏远地区的211,这道选择题没有标准答案。大城市开阔眼界,好学校提升学历,我们得想清楚更想要哪张牌。
2.专业冷热程度会直接影响录取概率。金融计算机年年火爆,农林地矿经常降分录取。但别光看分数,得琢磨四年后这专业还吃不吃香。
3.有些学校允许入校后转专业,这条隐藏规则值得研究。要是分数够不上心仪专业,不妨考虑先进校再曲线救国。
#数据会说谎
1.别光盯着去年录取最低分,要看三年趋势。某个专业突然涨分30分,可能是去年有个考生超常发挥拉高了平均值。
2.招生计划人数比分数线更重要。某校会计专业就招2个人,哪怕分数看起来够,填这种志愿和买彩票区别不大。
3.学校的录取规则是分数优先还是志愿优先,这点直接影响填报策略。就像打牌得先弄清楚玩法,不能闷头出牌。
亲戚朋友的建议听听就好,他们不用对我们的人生负责。隔壁张阿姨说师范好就业,楼上的哥哥说计算机赚钱多,但最后坐在教室里的终究是我们自己。填报系统关闭前那晚,很多人会突然想改志愿,这种冲动往往来自恐惧而非理性。
把志愿表当成写给未来自己的信,每个选择都该透着诚恳的味道
那些天我们反复修改的表格,最终会变成一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很多年后回头看,当初纠结的几分之差,不过是人生长河里的小浪花。填报志愿像在迷雾中掷骰子,我们能做的只是增加赢面,而非确保必胜。无论结果如何,记住真正决定人生走向的,永远是拿通知书后那四年的每一天。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