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总有人问我高考志愿征询规则有哪些,好像大家突然对填志愿这事特别焦虑。其实规则就藏在那些招生简章和通知书的夹缝里,只是我们习惯性忽略了。今天干脆把这事儿摊开说说,毕竟选错专业的代价可比高考多丢二十分严重多了。

填志愿的本质是把人生选择权暂时交给规则
#分数线的文字游戏
1.所谓批次线其实是条变色龙,提前批的军校警校看着威风,实际录取分可能比一本还低。那些标注"参照往年"的提示,往往藏着大小年的波动规律。
2.调档比例这玩意儿最会骗人,写着120%不意味真淘汰20%,有的学校宁可招不满也不收调剂生,这条要打电话问招生办才作数。
3.分数线里藏着专业级差的猫腻,同一个学校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能差出30分,把保底专业放第二位可能直接滑到第五志愿。
#专业代码的摩斯密码
1.带括号的方向专业都是危险品,比如计算机类(人工智能方向),录取后可能被分到物联网专业,括号里的承诺基本不作数。
2.中外合作专业的学费数字后面少看个零会出大事,某些学校的2+2项目其实第三年才开始审核语言成绩,没通过的就地转成普通班。
3.专业名称里的"班"三个字价值连城,重点大学的实验班保研率能到50%,普通班可能连10%都够不着。
#平行志愿的蝴蝶效应
1.六个志愿不是让你从高到低排的,第二志愿放个录取分突降的"黑马校"死磕第一志愿更可能捡漏。
2.服从调剂像场俄罗斯轮盘赌,某些学校的冷门专业根本开不起班,最后可能被调剂到完全不相关的院系。
3.征集志愿是留给胆大心细的人,那些突然新增的招生计划里,经常藏着被低估的好专业。
#体检表的隐藏条款
1.色弱能报计算机却不能报化学的潜规则,在医学院校会被放大十倍,临床医学对视力要求其实比航空航天更严。
2.乙肝病毒携带者档案会被单独处理,某些专业的拒录理由永远不会写在明面上。
3.军校的复检比高考体检严格三倍,做过激光手术的要准备全套术前检查报告。
真正的好志愿不是分数最大化的结果,而是给未来留好退路的设计
招生章程里那些小五号字比正文更重要,比如"专业清"和"分数清"录取规则,能让你明白为什么别人低分进了好专业。我们总觉得填志愿是技术活,其实更像心理战,和招生办斗智斗勇,和同学玩信息差,最重要的是别被自己的执念困住。有些路走着走着就通了,有些专业学着学着就没了,规则只是张过期地图,真正要走的是自己的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