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后台总有人问我高考填报志愿报考什么,分数刚出来那会儿更热闹,手机消息提醒就没停过。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玄乎,但确实需要我们把各种因素摊开来慢慢琢磨。
填志愿本质上是在不确定的未来里,给自己画一条相对靠谱的起跑线。
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专业名唬住
1.金融科技听起来比会计高级多了是吧?但可能大二开始就得天天啃区块链底层代码,适合数学好且耐得住寂寞的人。那些光鲜的专业名称背后,往往藏着普通人看不到的硬骨头。
2.有些专业是名字朴实但后劲十足。比如师范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看着像冷门,实际上公考岗位数量常年排前三。我们得学会把专业名称翻译成实际生存技能。
3.千万别因为影视剧对某个专业产生浪漫想象。法律专业不会天天在法庭上激情辩论,医学院学生前三年基本在停尸房和图书馆之间两点一线。真实的大学生活和电视剧差距大概有黄河那么宽。
城市选择比想象中更重要
1.北上广深确实资源多,但二线省会城市正在快速崛起。成都武汉这些地方的企业校招规模每年扩大30%,生活成本却只有一线城市一半。我们完全可以把城市发展红利吃透。
2.要注意不同城市的产业特点。杭州电商企业扎堆,沈阳重工业基础厚实,珠海正在成为生物医药新高地。选城市某种程度上是在选未来四年的实习机会。
3.气候饮食这些细节真不能忽略。一个从小吃辣的江西人去哈尔滨读书,可能光适应大酱味道就得半年。身体舒服了学习状态才能上去。
分数刚过线怎么办
1.压线考生不妨看看新开设的专业方向。比如传统机械专业新增的智能制造方向,录取线通常比本体低10分左右,但师资和课程都是共享的。
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值得考虑。虽然学费贵些,但毕业能拿双学位,很多项目大三还能出国交换。用钱买分数差是现实策略。
3.提前批次的非热门专业可以捡漏。像某些985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因为知道的人少,有时候比正常批次低20分录取。
家里没矿怎么选
1.免费师范生和军校是稳妥选择。不但免学费还有生活补贴,毕业后工作直接安排。适合追求稳定的小镇青年。
2.计算机类专业依然性价比最高。普通二本计算机系毕业生,起薪经常超过一本冷门专业。这行当还是更看重实际能力。
3.农林地矿油这些传统艰苦专业,现在反而就业容易。很多单位招不到人,毕业生直接带编制入职的情况很常见。
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真相
1.大学转专业没传说中那么难。保持年级前20%的成绩,多数学校都允许申请转专业。先进大门再找房间也是策略。
2.双学位和第二学历正在贬值。用人单位现在更看重主修专业的深度,而不是证书数量。把本专业学透比到处蹭课实在。
3.考研率高的专业未必好。某些专业考研率高是因为本科根本找不到工作,不得不继续读书延缓就业压力。
填志愿这事就像在迷雾中搭积木,我们手里握着分数这块积木,要在看不清全貌的情况下,尽量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
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有是否全力以赴的后续努力。那些当年被调剂到冷门专业的人,后来成为行业大牛的也不少,关键看我们怎么把手中的牌打好。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