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太多人把高考志愿填报搞得太复杂了,其实高考志愿怎么简陋才是我们应该琢磨的事。那些密密麻麻的表格和让人头大的术语,说到底不过是一场关于未来的选择题,何必把自己逼进死胡同呢。
志愿填报的本质是匹配,不是赌博
1.分数和学校的关系有点像菜市场砍价。我们手里攥着高考分数这张钞票,要买的是未来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活。别老盯着那些标价虚高的摊位,看看自己兜里到底有多少钱。
2.专业冷热程度和天气预报差不多。今天被吹上天的行业,四年后可能连片云都不剩。我们得学会分辨哪些是真实需求,哪些只是人造彩虹。
3.城市选择可以很随意。有人非北上广深不可,其实二三线城市藏着不少好学校。交通这么发达,又不是选定了就永远不能挪窝。
简陋的核心是抓大放小
1.先确定三个绝对不接受的条件。可能是离家太远,可能是讨厌数学,可能是受不了潮湿气候。把这些硬杠杠列出来,能立刻筛掉大半选项。
2.准备两套穿衣方案。一套是冲一冲能够着的理想组合,一套是保底的安全牌。别整七八个方案,看得自己都眼晕。
3.把招生简章当菜单看。重点圈出师资力量和实习机会这两栏就行,其他办学历史和校园面积之类的描述,跟泡面包装上的图片差不多性质。
那些被神化的技巧其实很无聊
1.所谓冲稳保策略,本质上就是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现实是大多数人连自己有几个篮子都数不清。
2.专业级差这种东西,和奶茶店的隐藏菜单一个性质。真正重要的永远是前两个志愿,后面的不过是心理安慰。
3.大数据预测录取线?看看去年世界杯的赌球赔率就知道了。要是算法真这么神,开发系统的人早改行炒股去了。
家长的意见要打折听
1.父母那代人的就业经验和现在的职场,中间隔着整个互联网革命。他们眼里的铁饭碗,现在可能连铁锈都不剩了。
2.亲戚朋友的成功案例通常有幸存者偏差。没人会到处宣扬自己选错专业的糗事,但失败案例才是真正该收集的素材。
3.家庭会议可以开,但得定个闹钟。超过两小时的讨论基本都在重复同样的观点,这时候需要果断喊停。
简陋不等于草率
1.至少搞清楚专业学什么。别等到开学发现要解剖青蛙的时候,才想起自己连鱼都不敢杀。
2.查查学校转专业政策。就像买衣服先问能不能退换,虽然希望用不上,但这个权利得有。
3.预留犯错空间。十八岁的选择不可能完美,重要的是选个能让我们安全试错的地方。
录取通知书不是人生判决书
1.大学提供的只是舞台,演出质量取决于我们自己。中戏毕业也有跑龙套的,野鸡大学也能飞出金凤凰。
2.专业不对口才是常态。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履历,弯弯绕绕的职场路径比直线有趣多了。
3.考研跨考、辅修双学位、自学成才,补救渠道多的是。高考志愿不过是人生众多岔路口的第一个。
简陋是最高级的精确
1.过度准备会产生反作用。就像相亲前查对方祖宗十八代,了解太多反而不会相处了。
2.留白处藏着可能性。把所有细节都算计到位的人生,和按剧本演的电视剧一样乏味。
3.选择恐惧症多半是闲出来的。原始人打猎时可没时间纠结该用石矛还是木棍。
填报志愿这件事,说穿了就是在有限信息下做决定。我们永远等不到百分百确定的时刻,就像没人能保证明天的太阳一定升起。但人类不正是靠着这种不确定性的滋养,才活得格外带劲么。与其纠结哪个选择绝对正确,不如选个让我们半夜醒来不会心慌的答案。毕竟,人生的精彩从来不在于选对路,而在于走好选择的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