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后台炸出不少辽宁老铁的私信,问高考志愿怎么填才能不踩雷。辽宁高考志愿怎么写这事儿吧,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能把人绕晕。有个沈阳家长凌晨三点发语音说孩子分数卡在本科线边缘,急得全家啃着卷饼研究平行志愿。其实填志愿就像点菜,得知道自己胃口多大,还得看后厨有啥硬货。
真正影响录取结果的往往不是分数高低,而是志愿表的排列组合
#别急着填代码
1.招生章程比简章厚的那几页纸里,藏着单科成绩要求、学费突然涨价、校区搬迁这种关键信息。去年大连某高校英语专业临时加了口试门槛,一堆人档案卡在投档线上打转
2.专业组里混进的冷门专业就像火锅里的花椒,挑出来费劲。盯着计算机类报的朝阳考生,最后被调剂去学材料科学,发现课程表全是烧炉子测数据
3.提前批不是保险箱。某警校去年体能测试淘汰率四成,被刷下来的考生连普通批征集志愿都赶不上热乎的
#分数换算有玄机
1.把今年分数换成去年等效分(用位次换算更准),锦州某中学老师自创的"线比对法":校线超30分冲专业,超10分保院校,压线就选偏远地区
2.辽宁工业大学的车辆工程和沈阳化工的计算机,录取线可能只差2分,但毕业生平均薪资能差出整个渤海湾
3.征集志愿经常出现倒挂现象。去年辽宁财贸学院补录时,财务管理专业分数线反而比首次投档高出15分
#专业选择防坑指南
1.名字带"国际"的专业未必有外教,带""在教怎么修机床。鞍山师范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训车间摆着八十年代的铣床
2.医学类专业看着录取分不高,但五年后考执业医师证才是生死线。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去年毕业生拿证率刚过六成
3.师范热背后藏着编制焦虑。沈阳某区教育局招聘,小学语文老师岗位68人竞争,初中地理岗却连续三年招不满
#城市权重怎么算
1.大连高校的实习机会确实多,但开发区校区进城要倒三趟公交。某学生大四天天跨区实习,交通费比房租还贵
2.沈阳浑南大学城的宿舍条件普遍好于老城区,但文萃路夜市凌晨三点的烧烤摊,才是这座城市的生活学分
3.阜新辽工大采矿专业常年招不满,不过煤矿集团校招时直接带着劳动合同来教室签约
#保底策略要够野
1.独立学院转设后改名像开盲盒。原辽宁财贸学院现叫辽宁经济职业大学,毕业生拿的却是普通本科文凭
2.专科批次的"3+2"培养,实际对接的本科院校可能每年都在变。去年某高职护理专业对不上接续院校,整届学生集体维权
3.民办院校的奖学金条款要看细则,有学校规定挂科就取消下一学年全部补助
填志愿这事没有标准答案,但踩过的坑都长着相似的形状。辽宁考生手里攥着的不只是志愿表,更是未来四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浪潮中的船票。那些凌晨三点还亮着灯的招生办官网,那些被翻出毛边的报考指南,最终都会沉淀成人生十字路口的某个决定。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