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总有一群人在电脑前挠头,高考正常批志愿怎么填报这件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分数刚出炉那会儿谁都懵,亲戚朋友七嘴八舌给建议,倒不如我们静下心来琢磨些门道。
志愿表上那几个空格,填下去可能就是未来四年的生活轨迹,这事儿值得花点笨功夫。

分数换算的玄机
①别急着看去年录取线,今年卷子难度变了,全省排名比裸分靠谱。把成绩单上那个百分比排名圈出来,对照去年一分一段表(考试院官网能下载),找到等效分再往下减个十分八分,这个分才是选学校的基准线。
②某些大学会突然爆冷或扎堆,前三年录取位次都要看。有个土办法叫"三三制":挑三所冲一冲的(等效分加15分左右的),三所稳一稳的(等效分上下5分的),三所保底的(等效分降20分以上的)。
③省内省外分数线能差出条黄河。偏远地区的211往往比发达地区二本分还低,就看我们愿不愿意用地域换文凭。有个学长当年去了西藏大学,现在保研到北大,这事儿听着魔幻但确实存在。
专业选择的迷思
①别被名字唬住,"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的是报关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在教怎么修电脑。上教育部阳光高考网查专业课程表,或者混进目标院校的贴吧问真实就读体验。
②那些宣称"年薪百万"的专业,等我们入学时可能已经挤破头。前些年金融火的时候,连农业大学都开金融工程专业,现在这些毕业生正和券商裁员名单搏斗。
③家里没矿慎选基础学科。数学系大牛确实吃香,但大多数人会卡在实变函数这门课怀疑人生。文理科交叉专业反而更稳妥,比如应用统计、计算语言学,进可攻退可守。
填报系统的操作陷阱
①别看系统开放七天,最后两小时网站必崩。有个女生非要在截止前改志愿,结果刷新出404页面,后来去了第三志愿的兽医专业,现在倒是开宠物医院风生水起。
②专业服从调剂要打勾,但得先查清这个学校最差专业是什么。有考生被调剂到殡葬管理专业,实习要去殡仪馆给遗体化妆,虽然就业率百分百但真需要胆量。
③保存和提交是两回事,每年都有马大哈只保存没提交。系统里那个草稿箱比渣男还不可靠,关键时刻根本找不回数据。填完记得截图留证,打印出来按手印都不夸张。
城市因素的隐形权重
①北上广深实习机会多,但成都杭州这些新一线更滋润。北京某211学生吐槽,实习工资不够合租床位钱,每天通勤四小时比高考还累。
②气候饮食能摧毁求学热情。广州的回南天能让北方人被子长蘑菇,成都的微辣能让江苏人辣到失聪。有学姐在哈尔滨读书,冬天睫毛结冰的照片至今在家族群流传。
③大学城比市区校区更方便。郊区的校园往往又大又新,市中心的百年老校可能八人间宿舍没独卫。但偏远校区谈恋爱都是问题,方圆十里只有玉米地,约会都像下乡支教。
最冒险的选择是盲目冲名校,最愚蠢的决定是随便填志愿。那些招生简章上金光闪闪的承诺,不如找在读生打听宿舍有没有空调实在。去年有个考生压线进985,结果被分到新校区,教学楼还没建好,上课要在集装箱里进行。
志愿表交上去那一刻才明白,人生哪有标准答案。我们精心计算的分数线,可能抵不过招生办老师早晨喝的那杯咖啡浓度。但认真研究过的选择总不会太差,毕竟大学只是张船票,上岸后怎么走还得看自己划桨的力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