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总有一群人在纸上涂涂改改,高考志愿要什么填这件事,比数学压轴题还让人挠头。分数刚过线的不敢冲,分数高的又怕浪费,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建议比新华字典还厚。我们蹲在志愿表前像解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题,其实填志愿的本质是给未来四年找个能和自己和解的选择。
分数像块橡皮泥
1.那些比分数线高十分的别急着笑,去年某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线突然比前年涨了十五分,分数线会跳探戈。我们得把过去三年数据铺开来对比,看看哪些学校喜欢稳定发挥,哪些专业像过山车。
2.压线考生最好玩捉迷藏,报个名字响亮的冷门专业可能比挤热门更划算。农林类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和理工大学的农林专业,有时候藏着意想不到的录取机会。
3.别被"平均分"骗了,某个专业最低录取分可能比学校分数线低二十分。就像买水果不盯着最光鲜的那颗,扒开树叶能找到更甜的。
专业名称会变魔术
1.生物医学工程可能在A校研究假肢,在B校搞医疗仪器销售培训。我们得翻培养方案看具体学什么,有些专业名字像巧克力盒子,拆开才发现口味完全不同。
2.基础学科像数学物理,听着没应用学科热闹,但考研转金融计算机反而有优势。好比先练内功再学招式,那些看起来老实的专业可能是潜力股。
3.带"""样的专业要特别小心,可能是新设的实验田。问清楚有没有成熟的教学体系,别当第一批种土豆的人。
城市气质会渗进骨头里
1.在北方读四年书会染上大葱味,去南方可能被梅雨泡发霉。我们选城市其实是选生活方式,成都的茶馆和上海的咖啡馆会培养出不同品种的年轻人。
2.二线城市的好学校资源不比一线差,但实习机会可能少些。就像住郊区大房子和市区小公寓的选择,没有绝对好坏。
3.偏远地区的211大学录取线通常低一截,但保研率反而高。用距离换平台是否值得,得看我们今后想走哪条路。
平行志愿不是平行宇宙
1.前两个志愿可以做梦,中间三个要踩实地,最后两个得兜底。别把六个志愿都填成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鸡蛋分开放才不容易全碎。
2.专业调剂按钮像个赌局,勾了可能去不喜欢的专业,不勾可能直接滑档。我们得提前查好这个学校转专业难度,有些大学转专业比高考还难。
3.征集志愿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但剩下的通常是别人挑剩的菜。与其指望补录,不如第一轮就安排好安全绳。
最怕的不是选错志愿,而是把自己活成标准答案。四年后我们会发现,当年纠结的分数线不过是个数字,真正重要的是在某个教室图书馆里突然开窍的瞬间。志愿表填的不是学校专业,是我们愿意为什么事情熬夜掉头发的承诺。那些看起来无比重要的选择,回头看都成了人生剧本里偶然却必要的标点符号。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