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那么几个迷糊蛋,在志愿填报截止后一拍大腿发现漏填了。高考志愿漏填怎么办这件事听起来离谱,但真发生在自己身上时,那种手脚冰凉的感觉能让人记一辈子。我们总以为这种低级错误离自己很远,直到看见朋友圈有人哀嚎"系统关闭前五分钟才发现少报了个保底学校"漏填志愿不是世界末日,但需要立刻启动补救程序
#补救措施的三条主干道
1.直接联系本省考试院
每个省份都有专门处理高招异常情况的窗口,有些地区甚至开通了志愿补录通道。带上身份证和准考证,最好能打印出分数证明,工作人员见过太多类似案例,他们的建议往往比网上零碎信息可靠得多。
2.关注征集志愿动态
部分院校在常规录取结束后会释放剩余名额,这时候考试院官网会挂出补录通知。虽然选择范围有限,但好过完全错过录取机会,去年就有考生通过这个渠道进了211院校的冷门专业。
3.准备复读或留学备案
如果前两条路都走不通,就得考虑Plan B了。查看私立学校的复读班招生简章,或者联系有资质的留学中介。有个广东考生当年漏填二本志愿,后来去新西兰读预科反而打开了新天地。
#容易忽略的五个细节
1.检查是否真的漏填
有人把"未提交""填"弄混了,登录系统确认是否有草稿残留。去年河北某考生就是误点了保存没提交,在教育局调出后台数据才挽回。
2.注意时间差陷阱
不同批次截止日期不同,提前批和普通批可能相差一周。山东曾发生考生以为所有批次同时关闭,结果错过专项计划申报。
3.确认专业组填报规则
新高考省份要特别注意专业组是否填满,上海有位考生只填了三个专业组却不知道必须填满六个,白白浪费了分数优势。
4.核实服从调剂选项
这个打勾小方框决定我们会不会滑档,但总有人忘记勾选。内蒙有个理科生分数够线却因没点服从调剂导致档案被退回。
5.保存完整填报截图
系统关闭后查不到原始记录,手机相册里的填报截图能当证据用。浙江教育考试院去年就依据截图帮学生恢复了志愿数据。
#心理调节的隐蔽角落
家长往往比孩子更焦虑,这时候容易病急乱投医。市面上有种"指标补录"骗局专盯这种情况,河南某家长就被骗走八万"疏通费"得明白正规录取不存在花钱买名额这回事,保持清醒比什么都重要。
有些同学会觉得"这就是命"其实填报失误不过是人生的小岔路。认识个北京姑娘漏填志愿后gap year做自媒体,现在粉丝比多数大学毕业生还多。道路永远不止一条,区别在于我们是否愿意继续往前走。
漏填志愿那种胃部揪紧的感觉会持续两三周,这段时间找点具体事情做很重要。整理房间也好,学车也罢,肢体的忙碌能缓解精神焦虑。等录取通知书开始投递时,回头看会发现当初的惊慌有点可爱。
最黑暗的时刻往往孕育着转折,漏填志愿可能意外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十多年前我遇到个学生,志愿表上只填了清华没填保底院校。落榜后他开了间教辅机构,现在每年帮三百多个孩子规避填报错误。人生剧本从来不是直线前进的,那些看似致命的失误,多年后可能成为酒桌上的谈资。填报失误教会我们的,或许比顺利录取得到的更多。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