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总有人问我,家里姑娘高考分数刚过线,能不能在填志愿时多捞点好处。其实女子高考如何填志愿加分这事儿,说复杂也不复杂,关键得摸清门道。有些家长光盯着那几分死磕,反而把真正的好机会给漏了。
分数不够策略凑
1.提前批里藏着宝。军事类院校的护理专业、公安院校的刑侦专业,女生录取线往往比男生低15分左右,政审过关的话相当于白捡一道送分题。
2.地方专项计划要盯牢。很多省份给农村户籍女生单独划拨名额,去年云南某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专项计划录取线比普通批低22分。
3.别嫌弃冷门组合。某985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连续三年没招满,去年只要过一本线就能调剂进去,进去后转专业比高考容易得多。
性别优势要用巧
1.师范外语类院校的男生才是稀有动物。某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女生占比87%,但用人单位来招聘时反而优先考虑女生,觉得更适合外派中东地区。
2.护理专业正在悄悄变天。三甲医院现在更爱招男护士,但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女生录取率依然高出男生三成,专升本通道也比男生宽敞。
3.艺术类专业存在隐形杠杆。播音主持专业看似男女平等,实际上女生身高要求比男生宽松5厘米,体重上限多3公斤,形体考试通过率高出14%。
地域选择有玄机
1.东北高校的暖气费比加分实在。同样分数在黑龙江能冲211,到江苏可能只够二本,毕业后考研调剂时没人管你本科是不是在寒带读的。
2.西南地区藏着性价比之王。成都某双非院校的会计专业ACCA方向班,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本省985,企业来校招聘时根本不会追问高考原始分。
3.长三角的月亮不一定更圆。上海某二本院校录取线比邻省一本还高,但毕业时发现用人单位只看学信网学历层次,没人细究当年录取批次。
专业冷热要会看
1.传统工科正在对女生松绑。某211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新设新能源汽车方向,女导师带的课题组专门留了30%名额给女生,复试时会有意识平衡性别比例。
2.文科里的理工专业是块跳板。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要学Python和数据库,毕业拿的却是管理学学位,考公时既能报计算机岗也能报文秘岗。
3.农林专业不是刻板印象那样。西北某农业大学葡萄酒工程专业,女生毕业后去跨境电商卖红酒,起薪比同校金融专业高20%,还包去法国进修。
加分材料要备齐
1.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汉族也有机会。湘西某些县市的汉族考生,只要初中在民族中学就读,照样能开得出少数民族考生证明。
2.华侨身份认定存在时间差。很多家长不知道归侨子女加分政策可以延续到孙辈,祖辈的侨联证明在档案袋里压了二十年突然派上用场。
3.体育特长生的捷径没断。地市级青少年围棋比赛前三名就能报高校棋类特长生,某985大学围棋队年年招不满,会下象棋的都能来充数。
志愿表要会排版
1.提前批里放个梦想型选项。万一今年该校突然降分呢?去年就有个姑娘在提前批填了北大护理专业,结果该专业首次在她们省招生,踩线录取。
2.平行志愿不是平行世界。把最想去的学校专业放在前面,电脑检索时是有顺序的,别被"平行"二字骗了。
3.服从调剂要带脑子勾选。某理科女生填了医学检验技术不服从调剂,结果被退档,同分数勾了服从调剂的去了该校新开的生物制药实验班。
录取后还有操作
1.开学转专业比想象容易。中西部某高校规定大一绩点前30%可转专业,结果每年申请人数还不到15%,文科转理科的拦路虎其实是高数补修班。
2.双学位辅修藏着时间差。很多高校允许大二才开始辅修,用四年时间拿两个学位,考研时哪个专业分低就用哪个报名。
3.校企合作班经常被低估。某二本院校的轨道交通订单班,女生占比不足10%,结果地铁公司来校招人时,女生免笔试直接进终面。
真正重要的是想明白四年后要成为怎样的人,而不是纠结当初多考了或少考了那几分。
高考加分就像超市临期食品的打折标签,聪明人知道哪些折扣值得抢,哪些便宜贪不得。见过太多人为了多加五分钻进不喜欢的专业,也见过更多人在看似降分的赛道上跑出精彩人生。志愿表填下去那刻不是终点,只是另一段长跑的开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