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后台总有人问福建高考艺术志愿时间的事儿,搞得我泡面都凉了才想起来回复。其实每年六月中旬开始,艺术类志愿填报就像赶集似的热闹,但具体到福建这块儿,还真有些门道得掰扯清楚。
艺术生最怕的不是画不好,而是错过填报时间这把钥匙,今天我们就着冰镇可乐的劲儿,把这事聊透。
#艺术类志愿那些弯弯绕
1.提前批和本科批像两条平行轨道,但发车时间差着半个月。音乐舞蹈类通常打头阵,六月底就锁死系统,美术生能多喘口气到七月初。总有人把戏剧影视文学当成普通文科填报,结果发现录取规则是另一套算法。
2.专科批总被当成备胎,其实有些学校的漆器专业比本科还吃香。去年闽南某专科院校的陶瓷设计录取线,比二本院校高出二十多分,这事够艺术生琢磨半宿。志愿表上那个服从调剂选项,勾不勾取决于能不能接受从油画调到艺术教育。
3.校考合格证不是万能通行证。有家长举着十张合格证来咨询,其实有效用的就两张——得看这个学校在福建有没有投放名额。那些在省外考了前几名的,可能在本省录取系统里根本派不上用场。
#时间节点里的猫腻
1.官方说的截止日期其实藏着陷阱。系统开放那几天总有人卡点提交,结果遇上服务器崩溃。去年有个考生在截止前两小时上传作品集,发现格式不对又找不到电脑店重做。
提前三天完成填报才是真规矩,这话我得刻在咨询室的墙上。
2.成绩复查和志愿填报会撞车。文化课分数公布后那五天,既要纠结要不要申请复核,又要琢磨专业分换算公式。见过太多个凌晨三点还在改志愿顺序的,第二天顶着黑眼圈把动画专业调到了第三志愿。
3.补录时间短得像流星。七月底那些突然空出来的名额,往往只留半天填报窗口。有家长专门设了凌晨三点的闹钟刷新页面,结果发现想补报的学校要求外语小分,孩子偏偏差了两分。
#那些容易崴脚的坑
1.综合分计算公式每年微调。去年音乐类突然把专业分权重从70%降到60%,直接让两百多个按往年分数填志愿的考生滑档。现在电脑里还存着七个不同版本的计算器,每次用之前得核对教育局的红头文件。
2.独立设置艺术院校的录取规则像摩斯密码。有的要文化课过线按专业排名,有的搞文化专业三七开,还有的对语文单科设槛。去年帮学生整理出三十八所院校的录取规则表,A4纸打了十七页。
3.征集志愿不是救命稻草。那些出现在补录名单里的专业,要么学费贵得吓人,要么是刚获批的新专业。见过最离谱的是某院校突然补录五个古琴修复方向,全福建够资格报的考生不超过三个。
艺术生的志愿表比调色盘还难掌控,但掌握时间节奏比苦练技艺更重要。那些在画室通宵的年轻人,可能没意识到决定命运的往往是手机日历里那几个红圈。我们总说艺术需要灵感,填报志愿这事倒像是门精确到秒的手艺活。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