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五个死亡角度
1.提前批录取后不能参加普通批投档,但没人告诉我们提前批的竞争比普通批更惨烈。某些省份公费医学生录取分超过北大护理系,这种信息差专坑老实人。
2.艺术类考生要同时看文化分和专业分排位。有人专业分全省前十,文化分差一分过线,直接失去投档资格,这种“双过线”机制比普通类残酷得多。
3.少数民族预科班看似降分优惠,实际要多读一年预科,且专业选择受限。用五年换文凭值不值,这笔账要算清楚。
4.高职专科的投档规则更复杂,有“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也有只看语数外三科的。不同省份的专科批简直是平行宇宙。
5.强基计划校测在高考出分前就完成,但很多人直到投档失败才想起来自己报了名。这种提前锁定的机会,错过报名窗口就彻底消失。
三个反常识现象
1.某些二本院校的投档线比一本还高,因为地理位置好或专业强势。分数线颠倒这种事,在计算机类专业和财经院校身上特别明显。
2.独立学院转设成公办院校后,投档线可能暴涨几十分。去年还是三本分数,今年就变二本门槛,这种政策红利可遇不可求。
3.征集志愿时突然出现的“985大学”,通常是农学、地质、海洋类特殊专业。用名校光环换冷门领域,这种交易冷暖自知。
两代人的认知鸿沟
1.父母那辈人坚信“学校比专业重要”,但现在企业招聘先看专业匹配度。除非是顶尖名校,否则计算机专科生可能比历史本科生更好找工作。
2.老一辈觉得体制内最稳妥,但公务员考试对专业限制越来越严。汉语言文学能报的岗位是生物工程的十倍,这种差距在填志愿时就被注定。
3.家长喜欢参考二十年前的就业数据,可现在的自动化、人工智能、新能源赛道,连大学教授都看不清五年后的趋势。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