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街边奶茶店都能听见家长念叨阳泉高考填报志愿时间,那些数字在舌尖上滚来滚去像含着烫栗子。我们总在六月十五号前后突然变成时间管理大师,其实日历本早就被指甲掐出深浅不一的月牙痕。
志愿表就是张会呼吸的草稿纸
1.总有人把六月底称作黑色星期八,阳泉教育局官网的公告栏比股市大盘还让人心跳加速。铅笔印橡皮屑和修正带在志愿表上打架,我们突然理解为什么古人要用朱砂批八字。
2.总说平行志愿是保险绳,可那些院校代码在眼前飘得像抓不住的萤火虫。去年隔壁单元楼有个姑娘非要把医学院填在第三栏,后来她复读时总盯着小区紫藤架发呆。
3.最怕听见亲戚说"我认识个教育局的"话和算命先生说你印堂发亮没区别。真正有用的永远是那个被翻出毛边的招生简章,扉页上还沾着三模考场的橡皮屑。
凌晨三点的决策现场
窗帘缝漏进来的晨光特别像答题卡填涂线,我们突然发现所有备选方案都建立在"如果多考二十分"的假设上。冰箱里的冰格冻着去年没喝完的汽水,瓶身凝结的水珠和屏幕上的院校分数线一样让人抓不住重点。
1.父亲突然开始研究二十年前的报考指南,那些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圆珠笔油的香味。他指缝里的钢笔水渍比任何数据分析都让人安心,虽然专业名称早已从"无线电"""2.母亲总在饭桌上提起同事儿子的成功案例,那些故事听着像都市传说。直到我们在院校贴吧里发现当事人亲自辟谣,配图是宿舍楼下的流浪猫。
3.班主任发在群里的注意事项有二十七条,第七条用红色标注"慎入天坑专业"我们偷偷百度什么叫天坑专业,搜索结果第一条是某考研机构的广告。
分数线比天气预报还善变
《阳泉高考填报志愿时间》里藏着无数人生副本的启动键,那些标着日期的方格像俄罗斯方块,落下来就再不能旋转。咖啡馆玻璃窗上凝结的水雾被画满院校代号,擦掉重画时才发现指腹沾了淡淡的咖啡渍。
志愿填报系统关闭前两小时,我们突然看懂招生计划里"建议服从调剂"的真正含义。就像小时候玩跳房子,最后那格永远比想象中远半步。保存成功的绿色对勾亮起来时,窗外正好有束阳光穿透积雨云。
填报季的焦虑终会变成毕业酒会上的下酒菜,那些纠结过的选择在多年后都会显影出独特的意义。志愿表不过是我们写给未来自己的第一封正式信函,邮戳日期栏永远印着那年夏天的蝉鸣。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