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下笔的高考生们,脑袋里还飘着三角函数和文言文,突然被丢进填志愿的迷宫。有人把高考旅行志愿怎么做理解成考完去哪儿玩,其实它更像一场用脚步丈量未来的探险。那些藏在招生简章里的城市、学校、专业,等着我们像拆盲盒一样揭开。
真正的高考旅行志愿是把人生地图铺开,用分数线当指南针。
#出发前检查背包
1.分数不是万能钥匙,但没有分数寸步难行。知道自己排在全省哪个档位,比纠结具体分数更重要。去年录取线就像天气预报,可以参考但别全信。
2.招生章程比网红攻略靠谱。学校有没有专业级差(专业志愿之间的分数要求),转专业是不是比登天还难,这些藏在密密麻麻的小字里。
3.别带着滤镜看大学。食堂饭菜是否合胃口,宿舍有没有空调,这些小事会变成四年里的大事。知乎上的在校生回答,比官网宣传片真实得多。
#规划路线图
1.冲稳保三件套老生常谈,但很多人把冲刺校当彩票买。如果往年录取最低名次比你高3000名,这和拿五块钱想中五百万差不多。
2.专业城市学校这个经典选择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能改变命运的不是某个选择,而是选择之后的行动。在二线城市读计算机,可能比在北上广学考古更有竞争力。
3.提前批像限时特惠商品,看着诱人但有隐藏条款。军校警校的公费医疗背后,是必须服役多年的契约。师范生免学费的代价,可能是回老家教书六年。
#避开网红陷阱
1.热门专业展览馆里,挤满被人工智能大数据晃花眼的人。四年后市场是否还需要这么多程序员,这个问题连企业HR都答不上来。
2.双非院校(非985非211)的王牌专业,常常被忽略。深圳大学的计算机系录取分,早就超过很多211院校的冷门专业。
3.父母那个年代的就业经验,在自动驾驶和元宇宙时代可能失灵。银行不再需要那么多柜员,土木工程也不再是铁饭碗。
#实地考察指南
1.校园开放日别光拍樱花大道。溜进教学楼听节课,混进食堂吃顿饭,和路上抓个学长聊十分钟,收获比招生宣讲会多三倍。
2.城市气质比排名重要。习惯慢生活的人去快节奏都市,可能像鱼扔进沙漠。杭州的互联网基因和成都的休闲氛围,会渗透进每个学生的骨子里。
3.把备选学校在地图上连成线,会发现某些区域从来没去过。粤港澳大湾区的职教本科,可能比老牌本科更适合动手能力强的人。
那些在志愿表上画勾的下午,某种程度上比高考考场更决定命运。我们不是在选学校,是在选择未来四年会遇见怎样的人,养成怎样的思维方式,甚至在哪座城市开始第一份工作。填志愿这事没有完美方案,就像旅行总会遇到雨天,但带着清醒头脑做的选择,至少不会让未来的自己后悔得跺脚。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