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总有一群人在纸上画圈圈,高考生志愿怎么填这件事比数学压轴题还让人挠头。分数刚出来那会儿,全家老小围着电脑屏幕的样子,活像在破解什么国家机密。其实填志愿这事儿没那么玄乎,无非是把自己未来四年的饭票和床铺提前安排明白。
专业选择别光看名字酷不酷
1.那些名字听起来像科幻片专业的,比如区块链工程、元宇宙设计,课程表可能还在用粉笔写。热门行业变得比天气还快,今天风口上的猪,明天可能就成火锅料。我们得看看专业到底学什么,而不是光听名字就颅内高潮。
2.亲戚说"会计稳定",先问问自己能不能忍受每天数别人家的钱。适合别人的金饭碗,可能套我们手上就成紧箍咒。性格内向的硬要挤进需要天天应酬的专业,四年下来医保卡都得刷爆。
3.实在拿不定主意就反向操作,把绝对不能接受的专业列出来。讨厌生物的看见青蛙解剖就晕,那医学相关专业直接划掉。排除法用得好,选择困难症能好大半。
城市挑得好,大学没烦恼
1.北方人去广州读大学,第一个冬天会在被窝里怀念暖气。气候差异这种小事,真能让人半夜想家想到啃枕头。我们总以为能适应任何环境,直到在持续半个月的梅雨天里看着发霉的球鞋发呆。
2.小城市物价确实便宜,但实习机会可能要去隔壁市找。大二暑假才发现,本地唯一能盖章的单位是居委会。大城市的实习工资可能刚够房租,但简历上多出来的那行字,秋招时能换HR多看一眼。
3.吃货们注意了,学校食堂好不好吃真能影响幸福指数。连吃四年馒头配老干妈的神仙,最后论文致谢里都要单独开段骂食堂。提前搜搜外卖配送范围,有些郊区校区点个奶茶要付双倍配送费。
分数线不是唯一参考系
1.最低录取线就像公交车末班车时间,看着还有余量,真踩点去只能吃尾气。分数刚达线就想冲好学校,容易被调剂到没人报的专业。我们以为捡到宝,开学发现全班都是被调剂来的难兄难弟。
2.录取线每年都在蹦极,去年挤破头的专业可能今年要降分补录。多翻翻前三年数据,规律比算命先生的卦象靠谱些。某个专业突然涨几十分,大概率是去年有个学长上了电视节目。
3.二本头不如一本尾的说法该改改了,有些二本的王牌专业吊打一本边缘学科。企业招聘时看的不是校门有多气派,而是专业实力够不够硬气。分数线就像衣服标签,穿着舒服才是正经事。
平行志愿不是平行宇宙
1.志愿表上前几个位置别放做梦才敢填的学校,不然录取结果出来会怀疑人生。冲刺院校放两所就够了,真当自己在玩抽卡游戏呢。我们得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平衡点,毕竟复读不是人人都玩得起的副本。
2.专业调剂按钮像个盲盒开关,点同意可能开隐藏款,也可能收获惊吓。被分到冷门专业也别急着哭,转专业政策早在录取通知书里埋了彩蛋。大一拼命学的人,往往能跳出当初填志愿时挖的坑。
3.保底院校要选个就算发挥失常也能笑着去的,千万别将就到看校门就想掉头走。最后那个志愿得像备胎中的战斗机,关键时刻真能救命。填志愿表时多想想,这个结果能不能笑着接受。
家长的话要选择性接收
1.父母说"当老师多好",可能忘记现在熊孩子有多难管。上一代人眼里的铁饭碗,放在今天可能就是个不锈钢饭盒。我们得理解他们的好意,但别把人生选择权完全交出去。
2.七大姑八大姨的就业指导,参考价值可能还不如星座运势。在国企工作二十年的叔叔,对互联网公司的认知还停留在QQ空间。亲戚们的人生经验宝贵,但行业变化比他们换智能手机的速度快多了。
3.家庭会议开到第三轮时,记得提醒激动站起来的爸爸坐下喝口水。重大决定需要全家商量,但最终签字的是我们自己。父母比我们更怕选错路,偶尔的固执只是担心表达方式没藏好。
学校官网比招生简章实在
1.宣传册上的樱花大道可能就两棵树,宿舍样板间照片用了广角镜头。官网的招生视频里永远阳光明媚,实际去了才发现当地一年下两百天雨。我们得像网购看差评一样,去贴吧找在校生吐槽帖。
2.转专业政策写得像法律条文,关键看每年实际通过率有多少。有些学校转专业考试只是走形式,有的比高考还难。给招生办打电话别害羞,接电话的学长学姐可能比我们还紧张。
3.专业排名看看就行,院士再多也不给本科生讲课。国家重点实验室听着厉害,大一学生可能连门禁卡都混不上。我们选的是未来四年每天要过的生活,不是新闻稿里的漂亮数据。
填志愿是道多选题
1.没有完美答案这回事,每个选择都带着机会成本。去北上广可能获得眼界,留省内或许积累人脉。我们总在幻想没走的那条路更平坦,其实每条路上都有硌脚的石头。
2.专业、学校、城市这三要素,能占两个就是赢家。非要三全其美,分数可能得再涨百来分。成年人的选择讲究性价比,学生时代就得练就这份清醒。
3.现在纠结到失眠的问题,十年后可能就是个酒桌笑谈。人生不是一次填报决定的,重要的是保持随时重新洗牌的能力。志愿表只是张车票,目的地可以中途更改。
高考只是张入场券,志愿填报才是真正分水岭。
那些在电脑前反复修改的深夜,那些和家人争执后躲进被窝的委屈,最终都会沉淀成成长的年轮。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有是否全力以赴的决定。分数已成定局,但怎么使用这份成绩单,依然藏着无数可能性。志愿表交上去的那一刻,新的故事才刚起笔。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