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古筝怎么填

konglu 高考5字数 1155阅读3分51秒阅读模式

那天和邻居家刚高考完的孩子聊天,她抱着古筝考级证书纠结要不要报音乐专业,突然意识到很多人对高考志愿古筝怎么填这件事充满迷茫。其实古筝这条路挺有意思,既能当饭吃也能当爱好养,关键看我们怎么把那些黑白琴弦和志愿表上的小格子连到一起。

高考志愿古筝怎么填

古筝生的志愿表上永远有两道必答题:要不要走专业路线,敢不敢赌艺术人生

手指下的选择题

1.专业院校派和综合大学派就像甜豆花和咸豆花之争。音乐学院附中的孩子早就把《高山流水》弹成肌肉记忆,他们的志愿表第一栏永远写着中央院上海院。而普通高中的古筝特长生往往更犹豫,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既能保学历又能练琴房,但专业浓度肯定稀释不少。

2.考级证书在抽屉里摞得再高,不如搞清楚艺考和普招的区别。有些学校认省统考成绩,有些非要校考现场弹《战台风》,去年就有考生带着指甲到了考场才发现曲目库更新了。招生简章里那些小字比琴弦还细,得用放大镜看。

3.文化课分数像根看不见的底线。艺术类本科线通常比普通类低100分左右,但中国院这种地方照样要500+。我们见过太多专业前三的考生,栽在英语单项合格线上,那些落榜的眼泪能把琴码都泡涨。

琴弦之外的备胎方案

1.把古筝当跳板其实很聪明。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既能保留专业属性,毕业后考教师编还多条退路。某年有考生用古筝特长降分进985中文系,现在成了知名音乐自媒体人,这种曲线救国比硬刚专业团更稳妥。

2.双学位和辅修是隐藏彩蛋。哪怕录取到计算机专业,只要学校有艺术学院就能蹭课,深圳大学就有学生靠辅修音乐制作进了游戏公司音效组。当然这意味着我们要同时对付代码和乐理,相当于左手按滑音右手调参数。

3.别小看那些名字里带"传统"。非遗传承、艺术管理这些新兴方向正在招古筝特长生,浙江音乐学院去年新开的音乐科技专业,会弹《彝族舞曲》的理科生反而比纯艺术生吃香。

现实主义的弦外之音

1.训练费换算成课时费会吓一跳。专业古筝生从小学到高中至少投入三十万,这还没算家长陪考住的那些如家汉庭。有家长在艺考酒店里边贴指甲胶布边算账:这些钱够买三辆代步车,但换不来文工团一个编制。

2.就业市场的残酷像跑调的琴弦。某艺术学院每年毕业四十个古筝专业,最后进院团的不到五个,更多的在教培机构抢学生。有个学姐苦笑说现在时薪不如健身房钢琴伴奏,毕竟人家能边弹《梦中的婚礼》边踩动感单车。

3.那些看起来像退路的路其实更挤。音乐治疗师要考心理学证书,乐团实习期可能比练琴年限还长。有个转行成功的案例是去游戏公司做音效采集,结果发现工作要求里写着"忍受连续半个月在录音棚弹《广陵散》"。

决定古筝人生的从来不是高考志愿表上的那几个勾,而是我们能否在琴弦绷断时,依然听得到自己心里的宫商角徵羽

那天看见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烫金的五线谱底下其实印着行小字:本专业就业率68%。这个数字比我们想象中诚实,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konglu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6月19日 19:58:4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jzikao.com/2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