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山东的考生和家长都会在心里默默画一个圈,那个圈的名字叫高考报名志愿时间山东。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毕竟关系着未来三四年要在哪座城市吃食堂。我们今天不聊鸡汤,就说说那些藏在表格背后的弯弯绕绕。
真正重要的不是填志愿那天,而是填志愿前三百天的每一天
时钟里的玄机
1. 山东的志愿填报通常安排在六月底,但具体日期每年会飘忽不定。教育厅官网那行小字总爱躲在角落,建议设个网页更新提醒,比烧香拜佛管用。
2. 提前批和常规批像两个不同频道的节目表。军校警校那些特殊类型招生,往往在常规批之前就悄悄截稿,错过的人只能对着体检表发呆。
3. 系统开放那几天,网吧老板看穿校服的眼神特别慈祥。但最好别真拖到最后一小时,见过太多因为网络卡顿哭着跑出网吧的蓝白校服。
抽屉里的草稿纸
1. 模拟填报系统就像试衣间,能试穿所有可能性却不用买单。但很多人直到正式填报才第一次打开这个功能,像相亲当天才问对方性别。
2. 打印出来的志愿草稿单最好有三份。一份放书包,一份贴冰箱,还有一份塞给班主任。去年有个考生把草稿折成纸飞机飞出窗外,后来复读了。
3. 专业代码比摩斯密码还难搞错。把"050201"成"50201",可能是从汉语言文学掉进口腔医学的深渊。
饭桌上的战争
1. 父母收藏的"十大高薪专业",和考生手机里的"大学美食地图"通常会在填报当晚爆发遭遇战。折中方案是找个薪酬高的专业,旁边有小吃街的学校。
2. 亲戚们突然都变成教育专家这件事很魔幻。二舅姥爷坚信学会计不会被AI取代,三姨母则觉得区块链专业能挖出比特币。
3. 真正有用的建议往往来自大三学长。他们能告诉你"车辆工程"和"修车"的区别,以及宿舍楼到澡堂的真实距离。
屏幕后的博弈
1. 冲稳保三档策略听着简单,但很多人把""学校填得像是买彩票。适当幻想可以,别把志愿表写成许愿池的硬币。
2. 专业调剂那个小方框像俄罗斯轮盘赌。勾选前最好查查该校最冷门专业是什么,有人从计算机滑档到马铃薯栽培。
3. 录取线预测软件都是水晶球占卜。与其相信算法,不如看看该校前三年录取名次,那个数字比分数更诚实。
填志愿是道多选题,但人生永远有补考机会
那些天我们反复修改的志愿表,后来都变成行李箱上的托运标签。山东的夏天总会过去,重要的是带着清醒的头脑走进九月。无论最终被第几志愿录取,青春的故事从来不由招生代码决定。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