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宁阳的家长们见面就问"宁阳高考几号填志愿"手机里刷到的全是志愿填报直播。有人翻出去年截图说6月25日开始,也有人说今年改革要推迟,搞得我们这些准大学生心里直打鼓。其实每年这段时间都这样,分数线没出之前,各种小道消息比天气预报还热闹。
填志愿这事就像在迷雾里找路标,日期只是第一个需要看清的记号。
#时间迷雾里的信号灯
1.省考试院官网那个深蓝色界面总在六月下旬更新,去年是25号中午突然弹出的公告。记得当时班主任在班级群连发三条语音,把正在午睡的同学全炸醒了。
2.总有些亲戚朋友声称认识教育局的人,他们传递的消息往往自带矛盾。三舅姥爷说24号开始,对门张阿姨坚持28日才是正日子,这种时候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
3.学校走廊的倒计时牌翻到"距志愿填报还有X天"那天最靠谱。去年李同学天天去行政楼晃悠,就为拍下教务处老师更换数字的瞬间。
#数据洪流中的漂流瓶
1.去年理科一本线公布那晚,家长群消息刷到凌晨两点。王同学爸爸把十年分数线做成彩色折线图,结果发现每年波动就像心电图般难以预测。
2.总考分换算成省排名才有意义。赵学姐去年以为自己刚过线没戏,后来发现同分段人数比预想少,最终捡漏进了省重点。
3.那些宣称能精准预测录取线的APP,运行结果往往相差二三十分。周老师常说电脑不如人脑,往届生的经验才是活数据库。
#选择岔路口的指南针
1.志愿表上前三个位置值得熬夜斟酌。去年刘同学把最想去的学校填在第二志愿,结果第一志愿差两分,第二志愿超十五分,现在想起来还拍大腿。
2.专业目录里藏着许多名字相似的陷阱。"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工程"像 twins,实际课程设置差着十万八千里。
3.调剂选项那栏小方框别随手勾选。吴学长当初没细看被分到冷门专业,现在每天早八点准时在朋友圈发"专业倒计时"。
#信息战场上的防弹衣
1.招生简章里最小那行字往往最重要。去年某高校突然调整单科要求,没注意看的同学白白浪费一个志愿名额。
2.高校开放日问食堂阿姨比问招生老师实在。她们会告诉你宿舍空调几月开,图书馆插座够不够用这些生存秘籍。
3.往届生吐槽贴比官网光辉简介更有参考价值。贴吧里"千万别来我们系"血泪史,往往藏着最真实的就读体验。
这场持续半个月的填报拉锯战里,我们都在学习用有限分数兑换无限可能。
那些查分夜亮着的台灯,最终会照亮我们去往不同城市的列车。
当录取通知书抵达的那一刻才会明白,所有关于日期的焦虑、排名的纠结、选择的犹豫,都是成长必经的滋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