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后台收到不少私信,都在问高考理科志愿怎么选才不踩坑。说实话,高考理科志愿如何填这事儿,真不是翻翻分数线就能搞定的。有个亲戚家孩子去年拿着超一本线50分的成绩,硬是把志愿表填成了大型翻车现场,现在提起这事还气得直跺脚。
真正的好志愿是分数、兴趣和未来路线的三重奏
#别急着抄作业
1.每年都有家长拿着别人家孩子的志愿表当模板,结果发现去年能上985的分数今年连211都悬。分数线就像股票K线图,前一年的数据最多当参考。
2.见过太多人抱着"不浪费一分"冲学校,结果被调剂到冷门专业。食堂阿姨都知道现在转专业有多难,何况有些学校大二才开放申请。
3.那些宣传册上的就业率数字听听就好,去贴吧找在校生唠嗑更实在。有个学材料的朋友,他们专业宣传的98%就业率,其实包含考研和回家继承五金店的。
#专业选择比相亲重要
1.别被专业名字忽悠,生物医学工程和临床医学的差别,大概就像老婆饼和老婆的距离。建议直接找教学大纲看看要学哪些课。
2.实验室白大褂看着帅,天天泡实验室未必受得了。认识个学化学的姑娘,现在闻到试管味道就条件反射想吐。
3.热门专业四年后可能凉凉,就像十年前土木工程和现在土木工程的就业温差。但基础学科永远有饭吃,虽然可能是铁饭碗还是金饭碗的区别。
#城市暗藏玄机
1.北上广深的实习机会确实多,但有些二线城市藏着行业龙头。比如珠海有格力,合肥有科大讯飞,这些企业本地校招名额可能比外地多三倍。
2.南方同学去东北读大学,第一年冬天可能要靠外卖续命。气候差异真的会影响学习状态,有个海南的朋友在沈阳读书,十二月基本靠电热毯活着。
3.打算毕业考公的同学注意,某些省份的选调生只要本地高校毕业生。这个隐藏规则很少人提,但可能直接影响未来仕途。
#数据要会看门道
1.最低录取线就像商场打折标签的"",热门专业实际录取分可能高出20分。最好能找到专业分数线,找不到就按学校线加10分估算。
2.招生计划增加不一定是好事,可能是这个专业刚被预警。去年某高校人工智能扩招50人,结果师资不够,专业课改成了看公开课视频。
3.保研率数据要盯紧,特别是想继续深造的同学。有些211的保研率比985还高,这个信息在官网的教务处版块能挖到。
#家庭会议必须开
1.别让父母完全主导志愿表,但完全不听建议也危险。见过父子因志愿冷战三个月,最后发现两人选的专业其实就业方向高度重合。
2.经济条件要摆上台面说,中外合作专业学费可能是普通专业十倍。有个农村考生被录取才发现学费要八万一年,助学贷款都覆盖不了。
3.家里有行业资源的别浪费,但也要考虑个人适配度。父亲是外科主任非要孩子学医,结果孩子晕血晕得比病人还厉害。
填志愿这事吧,就像给未来四年的自己写封信。
分数决定选择范围,但真正定义大学生活质量的,是那份贴合自己性格与节奏的志愿表。现在纠结的每个选项,都会在某个晚自习的教室里得到答案。我们总说要选对路,其实年轻时的任何选择,都会在行走中慢慢变成对的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