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事儿最近总被问到,说孩子想当警察,高考怎么填志愿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其实高考怎么填志愿当警察这事儿吧,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关键得摸清楚这里头的门道,别光凭一腔热血就往前冲。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条路上到底有多少弯弯绕绕。
警校和普通高校的差别比想象中大多了
1.警校的录取流程比普通大学多好几步,除了看分数还得过体检、体测、面试这些关卡。分数达标只是入场券,后面每一关都可能刷人。我们得提前了解清楚具体标准,别到时候卡在某个环节上不去下不来。
2.警校分公安部直属和省属两类,前者面向全国招生,后者主要招本省学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这种顶尖警校对分数要求很高,基本都要超过一本线几十分。省属警校相对容易些,但就业时地域性更强。
3.普通大学也有法学、侦查学这些相关专业,毕业后也能考警察。但警校生入警率通常在90%以上,普通大学相关专业可能连10%都不到。这个差距我们心里得有数。
分数不是唯一门槛,身体条件可能更重要
1.视力要求这两年有所放宽,但依然卡在4.8以上。做过激光手术的得满半年且无并发症才行。那些从小戴眼镜的同学,现在临时抱佛脚可能来不及了。
2.体能测试看着简单,实际淘汰率不低。男生1000米跑不进4分35秒,女生800米跑不进4分36秒就直接出局。引体向上、立定跳远这些项目平时不练,临场发挥很容易失常。
3.身上有明显疤痕、纹身的,或者身高差一厘米没达标的,都可能被刷下来。这些硬指标没商量余地,我们得提前对照标准自查。
志愿填报的时机和策略特别关键
1.提前批是警校招生的主战场,错过了就只能走普通批次的非警校路线。但提前批一旦录取就不能反悔,我们得想清楚是不是铁了心要走这条路。
2.不同警校的专业设置差异挺大,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这些新兴专业分数会高些,治安学、侦查学相对平稳。别光看学校名气,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3.第二志愿要不要填警校是个技术活。有些省属警校在第二志愿也能录取,但热门专业基本轮不到。我们得研究透往年的录取数据再做决定。
当警察不只有警校一条路
1.普通高校的法学、计算机、心理学专业毕业生,通过社会招警考试也能入警。这条路准备时间更长,竞争更激烈,但选择面也更广。
2.军校毕业也有机会进入武警系统,算是曲线救国的方式。不过军人和警察的职责区别很大,我们得考虑清楚自己更适合哪种工作状态。
3.先读普通大学再考研到警校也是可行方案,特别适合那些高考分数不够但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只是这样时间成本比较高,家里是否支持得好好商量。
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要慎重考虑
1.警校学费虽然不高,但各种装备费、培训费加起来也不少。有些偏僻地区的实习岗位还得自掏腰包解决食宿问题,经济压力比想象中大。
2.入警后前几年工资普遍偏低,在一线城市可能连房租都付不起。如果家里等着我们早点赚钱养家,这条路可能会走得比较辛苦。
3.警察的工作强度大,危险系数高,晋升通道窄。这些现实问题和我们当初的英雄梦可能差距挺大,心理准备得做充分。
女生想当警察更得提前规划
1.警校女生的录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竞争比男生激烈得多。分数往往要比男生高出一截才有希望,我们得评估自己的实力是否够得上。
2.女警的工作岗位大多集中在内勤、户籍、宣传等部门,想上一线得付出加倍努力。那些憧憬持枪巡逻的同学,现实可能会让人失望。
3.婚恋问题在警察队伍里比较突出,常年加班的值班表会让私人生活变得支离破碎。这些长远打算现在就该考虑到。
填报前找现役警察聊聊很有必要
1.学校组织的警校招生宣讲会听听就好,真正的情况得找基层民警了解。他们说的加班频率、工作压力这些细节,才是我们未来要面对的日常。
2.每个警种的工作状态天差地别,交警和缉毒警完全不是一回事。别等到分配岗位时才后悔当初选错了方向。
3.警察系统的内部调动比想象中困难得多,一旦定岗可能十几年都换不了。填报志愿某种程度上就是在选择未来几十年的生活方式。
地域因素比我们想的重要
1.除了几所部属警校,大多数警校毕业生都会留在本地工作。填报外省警校意味着很可能要在当地安家落户,这个决定不能光凭一时冲动。
2.不同地区的警力需求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编制紧张,偏远地区反而容易入编。我们要想清楚是追求稳定还是向往发展。
3.方言、饮食、气候这些生活细节,长期来看会影响工作满意度。北方人去南方读警校,适应起来可能比考试还难。
备选方案一定要准备充分
1.警校体检通常在高考后进行,万一没过关,我们得确保普通批次的志愿也能接得住。完全押注在警校这一条路上风险太大。
2.复读对警校生来说代价很高,因为年龄限制很严格。超过22周岁就失去报考资格,这个时间窗口耽误不起。
3.准备警校的同时,不妨也了解一下军队文职、消防员这些相近职业。多几条备选路线,心里会踏实很多。
警察这份职业的光环和阴影
1.社会地位高是真的,工作成就感强也是真的,但随之而来的约束和风险也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得想清楚自己更看重哪方面。
2.节假日永远在值班,家庭聚会总是缺席,这种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那些看重亲情的人可能要三思而后行。
3.职业荣誉感和现实待遇之间的落差,会随着工龄增长越来越明显。能够坚守初心的人,才是真正适合这身制服的人。
从填报志愿到穿上警服有多远
1.录取只是第一步,警校的淘汰机制比普通大学严格得多。体能测试每个学期都有,文化课挂科超过两门就可能被退学。
2.入警考试通过率虽然高,但也不是百分之百。总有人因为各种原因卡在最后一步,我们得有应对意外的心理准备。
3.从警校毕业到正式上岗,中间还有实习期、培训期等多重考验。这个过程短则半年,长则两年,急不得也快不了。
那些招生简章上没写的事
1.警校的管理模式和普通大学完全不同,手机定时上交、外出严格审批都是常态。向往自由的同学要做好心理准备。
2.集体生活占比很高,从早操到晚自习都在一起行动。个性太强或者习惯独处的人,适应起来会比较痛苦。
3.校友资源在警察系统内特别重要,师兄师姐的提携能少走很多弯路。这个隐性优势普通大学很难比拟。
父母的想法和我们可能不一样
1.老一辈对警察职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二十年前,觉得既体面又安稳。现在的实际情况他们已经不太了解了。
2.家里有政法系统人脉的,往往会高估这些关系的作用。现在的招警流程越来越规范,暗箱操作的空间很小。
3.最终决定权在我们手上,但完全不听劝也不行。毕竟他们的人生经验里,有些教训确实值得参考。
近视手术不是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