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总有一群贵州孩子要面对那张决定命运的表格。填志愿贵州高考时间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确实能把人折腾得够呛。我们总在分数和梦想之间来回拉扯,生怕一个手抖就把未来填歪了。今天就聊聊这段让人又爱又恨的日子,看看怎么才能把这张表格填出花来。
志愿表就是张藏宝图,关键看我们会不会挖
那些密密麻麻的院校代码和专业名称,看着就让人眼晕。其实没必要被吓住,这玩意儿就跟吃火锅选菜似的,总得先弄清楚自己爱吃什么。有人非麻辣锅底不碰,有人看见红油就腿软,填志愿也是这个理。先把最喜欢的专业放前头,再把稳妥的搁中间,最后垫几个保底的,这顺序基本错不了。
时间节点比闹钟还烦人
六月二十五号出分,七月三号截止填报,这短短几天能把人逼疯。我们经常在最后一天还改来改去,打印店老板都认识那些天天来改表格的脸了。有位复读生说他去年在截止前两小时把第一志愿从医学改成计算机,现在天天对着代码后悔。所以啊,决定要趁早,改来改去容易把脑子改糊。
专业冷热像天气说变就变
五年前土木工程火得发烫,现在连招生老师都不好意思提就业率。反倒是那些听起来玄乎的专业,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突然就成了香饽饽。有个姑娘死活要报哲学系,把她爸气得把志愿手册摔出了八米远。后来这姑娘考研转了法律,现在在律所混得风生水起。所以有时候冷门专业未必是坑,关键看我们能不能读出其中的门道。
分数线就像过山车
去年贵州大学某个专业降了三十多分录取,把那些不敢报的考生肠子都悔青了。这种事情年年有,我们永远猜不透招生办的老师们在想什么。有位大叔说他儿子那年正好赶上师范类院校大跳水,本来够不着的高度突然就能够着了。这种事情没法预料,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梯度拉开,别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一个篮子里。
家长比考生还焦虑
填志愿这段时间,各家客厅都在上演谍战剧。有偷偷改孩子志愿的,有连夜托关系打听内部消息的,还有带着孩子去庙里烧香的。最夸张的是有位妈妈,把招生简章研究得比高考大纲还透彻,最后给孩子报了个谁都没听说过的特色专业,现在那孩子在挪威交换留学。所以有时候家长的执着未必是坏事,虽然过程确实让人头疼。
复读生的二次选择
那些选择再战一年的孩子,填志愿时眼神都特别狠。有位复读生说他去年非某名校不报结果落榜,今年老老实实填了省内的重点大学。结果录取后发现,这个学校的王牌专业在全国都能排上前十。有时候退一步真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放下那份执念。
调剂的奇妙旅程
每年都有考生被调剂到完全没想到的专业。有位同学填报的是会计,结果被调剂去学考古,现在整天在实验室里拼陶片,居然拼出了兴趣。这种事情说不准是好是坏,但人生往往就是在这种意外中走出新路子的。所以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别急着哭,说不定是个美丽的错误。
填志愿这事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个黄金法则:喜欢的冲一冲,稳妥的保一保,实在不行还有征集志愿托底。那些通宵研究招生章程的日子,那些和家长吵得面红耳赤的夜晚,过后回想起来都会变成特别的记忆。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为自己做决定,无论结果如何,这份成长的滋味都值得细细品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