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怎么报学校

konglu 高考5字数 1989阅读6分37秒阅读模式

每年六月的阳光晒得人发慌,高考分数刚出来那几天,家里电话总能被亲戚打爆。高考志愿怎么报学校这事儿,比考前熬夜复习还让人头疼。我们攥着那份成绩单,像握着自己未来命运的遥控器,却不知道该按哪个频道。

高考志愿怎么报学校

分数是入场券不是判决书

1.那些比预估高30分的惊喜时刻,容易让人冲动把志愿表填满名校。冷静下来想想,压线进名校可能面临转专业难、排名垫底的心理落差。某年有个考生比北大录取线高1分,读了四年冷门专业,工作后发现还不如同分数段选211热门专业的同学发展好。

2.刚过二本线的分数也别急着复读。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专业,实习直接进大厂。认识个朋友读某二本院校的物联网工程,大二就被合作企业预定,毕业时工资比部分一本学生还高。

3.艺术生要注意文化课和专业课换算公式。不同学校可能专业课占比从40%到70%不等,去年有考生专业成绩全省前50,却因为没注意某校文化课要求特别高而落榜。

城市选择藏着隐形分数

1.北上广深的二本可能比偏远地区一本更值得考虑。大城市的实习机会、讲座资源、国际展览,这些隐形福利很难量化。有个内蒙古考生放弃本省211去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大二就开始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2.雾霾严重的北方城市要谨慎。有哮喘病史的同学去了某工业城市读大学,每年秋冬季节都要请假回家养病,耽误不少课程。

3.打算考研的同学可以关注"考研基地"类院校。像曲阜师范大学这类学校,图书馆凌晨四点就有人排队,整体氛围会推着你往前走。

专业名字的文字游戏

1."生物医学工程"不是学治病,是研究医疗设备的。去年有考生以为是临床医学相关,入学后发现天天画机械图纸,大三退学重考。

2.带"国际"字的专业未必高大上。某些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只是比普通专业多两门英语课,学费却贵一倍。最好找在读学生打听课程表。

3.传统专业的新方向值得关注。比如农学类新增的智慧农业方向,要学无人机操作和数据分析,就业率反而比部分热门专业高。

志愿表上的排列组合

1.前两个志愿可以冲一冲,但第三个开始要保底。见过最惨的是填了六个同层次学校,结果那年分数线普涨,直接滑档到专科批。

2.专业服从调剂要打勾,但得先查清这个学校最差专业是什么。有考生被调剂到哲学专业,发现全校就13个学生,连专业课都开不全。

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验明正身。某些所谓"2+2"项目,实际国外对接的是野鸡大学,学历不被认可。最好查教育部涉外监管网确认。

那些招生简章没写的事

1.宿舍有没有空调影响四年幸福指数。广州某高校宿舍没空调,每年九月都有新生退学复读,校方后来给宿舍装了空调,退学率立刻降了七成。

2.转专业政策比校名更重要。浙江某二本院校允许前30%学生自由转专业,有人从化学转到计算机,毕业进了阿里,比很多一本计算机专业学生混得好。

3.奖学金覆盖比例反映学校财力。某些民办高校奖学金名额占学生总数70%,实际是为变相打折学费,这种学校财政可能有问题。

家长最容易踩的坑

1.别拿二十年前的就业经验指导现在。有个家长坚持让孩子报会计专业,说"越老越吃香"结果孩子毕业发现基础会计工作已被软件替代。

2."当老师稳定"执念可能害了孩子。某些地区教师编报录比超过50:1,没考上编制的师范生,去培训机构还不如普通文员挣得多。

3.亲戚的承诺听听就好。常有人说"认识某校领导"真到录取时发现对方只是食堂主任,连招生办电话都要不到。

复读不是重启是续费

1.涨分50分以下的复读性价比低。调查显示大多数复读生只能提分30分左右,而应届生身份在求职时其实有优势。

2.艺术生复读风险特别大。专业课考试每年风格变化,去年有个美术生复读,结果遇上改革新增速写科目,专业成绩反而降了。

3.心理承受能力要评估。见过复读生在第二次高考前夜崩溃,把准考证撕了,家长跪着求监考老师放他进考场。

冷门里的金矿

1.殡葬管理专业就业率连续五年100%。长沙某职院的这个专业,没毕业就被各地殡仪馆预定,起薪比当地公务员还高。

2.马业科学专业缺口巨大。国内赛马产业兴起,青岛农业大学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有的年薪能达到三十万。

3.核电相关专业招生少需求大。部分院校定向培养,免学费还包分配,就是工作地点可能在荒凉的海边。

填志愿是道多选题

1.没有完美解只有适合解。表姐当年能上北大考古系,最后选了首师大数学系,现在中学教书,她说每天和数字打交道比挖墓开心。

2.允许自己后悔很正常。大学退学重考的成本,比将就四年的成本低得多。有个男生大二退学去学厨艺,现在开了三家连锁餐厅。

3.十八岁的选择不决定一生。认识个前辈,本科读的冶金,硕士转法律,现在做知识产权律师,反而比科班出身的更懂技术案件。

高考志愿怎么报学校这道题,标准答案是我们能否为自己的选择负全责。
那些失眠的夜晚,反复翻看的招生简章,和父母争执的面红耳赤,都会在未来某个普通的工作日下午,突然变得清晰而有意义。志愿表交上去的那一刻,真正的考试才刚刚开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konglu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6月19日 18:41:3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jzikao.com/24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