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见邻居老张在楼道里叹气,他家闺女刚出分,父女俩对着电脑屏幕大眼瞪小眼。
高考志愿填报老爸怎么填这事儿,比给孩子挑对象还让人挠头。我们这代人当年填志愿就靠班主任拿支红笔在招生简章上画圈,现在可好,五百多个专业名称看得人眼晕,什么人工智能区块链,听着跟科幻片似的。
一、当爹的别急着拍板
1.隔壁李科长当年非让儿子报会计,结果孩子大三退学重考。我们得明白自己那套职场经验可能已经过期,孩子打游戏时的手速可能比我们算账更有前途。
2.老王家儿子分数刚过一本线,全家吵了三天。最后发现有个学校的葡萄栽培专业(其实就是种葡萄)就业率奇高,现在人家在宁夏管着两百亩酿酒基地。
3.总想着让孩子完成自己未竟的理想特别危险。有个退伍老兵天天逼女儿考警校,后来姑娘在美院宿舍画了整墙的弹孔涂鸦。
三、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
1.千万别迷信"浪费一分"。赵工程师当年给儿子卡着分数线报机械工程,结果孩子被调剂到兽医专业,现在宠物医院倒是挺赚钱。
2."冷门专业不好就业"是个伪命题。十年前学考古的被笑话,现在哪个博物馆不是在抢人。倒是当年火爆的国际贸易专业,现在毕业生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当翻译。
3.特别要注意那些名字高大上的新专业。有个专业叫"智慧农业工程"发现要学给母猪接生,教室就在养猪场旁边。
二、实用工具箱
1.省排名比分数重要得多。去年物理类六百分在广东能上中山大学,搁在河南可能刚够着郑州大学门框。
2.学会看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那里能查到每个专业真实就业率,别信学校官网那些"百分百就业"鬼话。
3.提前批不是捷径是枷锁。军事院校和公费师范生违约要赔钱,有个孩子当了两年兵发现扛不住,家里赔了八万才脱身。
五、专业选择玄学
1.性格测试比星座靠谱。那个MBTI测试(就是把人分成十六种性格那个)虽然被吐槽,但确实能避开致命错误。让社交恐惧症去学市场营销,等于把旱鸭子扔进深水区。
2.家族资源别浪费。老周家五代中医,儿子非要学计算机,结果毕业去游戏公司天天熬夜,现在回药房抓药反而成了网红大夫。
3.城市有时候比学校重要。在北上广深读二本,实习机会可能比偏远地区211还多。有个学生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大二就在陆家嘴会计师事务所打杂。
四、家庭战争调停指南
1.准备三套方案。最理想的放第一批次,差不多的放第二批次,保底的放第三批次。别像老吴家那样非清华不报,结果孩子去复读班报道那天头发白了一半。
2.适当尊重孩子的叛逆。十七八岁的孩子你越反对他越来劲,不如约定"要是录取了必须读完"有个姑娘非要学哲学,大二自己辅修了计算机,现在搞AI伦理研究风生水起。
3.七大姑八大姨的意见当背景音就行。尤其要警惕那种"朋友家孩子"的成功案例,人家可能隐瞒了留学花费或者家族企业的事实。
六、技术流操作手册
1.平行志愿要拉开梯度。前两个冲一冲,中间三个稳一稳,最后两个保一保。别像孙会计那样全部填同一档次学校,掉档后哭得比孩子还惨。
2.专业服从调剂要慎重。特别抵触某个专业就宁可降档,有个考生被调剂到殡葬管理专业,现在倒是月入两万,但相亲时总把姑娘吓跑。
3.提前研究转专业政策。很多学校大一下学期能申请转专业,重点看目标学校的转专业成功率,别信招生简章上那句"条件均可申请"。
七、老爸专属注意事项
1.少在酒桌上打听消息。老郑听战友说某专业包分配,结果毕业那年政策取消,孩子现在在考公培训班当助教。
2.警惕"高薪专业"。金融和计算机确实收入高,但头部效应明显。普通院校金融毕业生在银行当柜员,可能不如电力专科生进电网来得实在。
3.保存好填报密码。真有糊涂老爹喝多了把密码告诉亲戚,结果被改成完全陌生的志愿,孩子拿着地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脸懵。
高考这场马拉松跑到志愿填报才算撞线,老爸们与其焦虑不如把自己变成搜索引擎。那些熬夜研究的招生政策,那些偷偷记下的院校代码,都会变成多年后父子碰杯时的下酒菜。毕竟填志愿不是终点站,只是给孩子多准备几双合脚的跑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